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陶瓷文化产业在丝路上“沐”火新生

  • 发布时间:2015-11-12 11:29:4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提起陶瓷,人们会联想起郑和下西洋,给所到国家带去象征中国文化的陶瓷艺术,它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国粹。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这一古老产业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5中国(北京)国际木火节日前在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鹅和鸭农庄开幕。怀柔区桥梓镇书记李树海、怀柔区文化促进中心主任吕晓国、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卢德国、世界传统陶艺协会会长金荣文(Kim Yong Moon)等领导与来自世界22个国家的70多位知名陶瓷艺术家共同出席了此次盛会。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丁一兵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策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实力,推进文化影响力的伟大设计而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时代契机下,2015中国(北京)国际木火节落地北京怀柔,意味着复兴陶瓷、重振对外文化交流的最佳时机已经来到!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复兴传统文化、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重要议题。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厚重的历史赋予陶瓷有条件再次承担起重要角色。重振陶瓷文化、助力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需要多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国际木火节的举办让陶瓷文化产业再次引起关注。

  陶瓷文化产业“沐”火新生

  国际木火节因陶瓷而生,以木火为名。所谓“木火”,即为古老的窑炉与原始的木材,暗指传承千年的陶瓷工艺。平凡的泥土经加工后再接受木与火的锤炼便烧成坚硬而精美的工艺品,泥土在木火之中重生。然而,木火文化并不拘泥于成瓷的文化,在当今历史环境下更有陶瓷文化产业“沐”火新生的意义。本届国际木火节共邀请了来自全球五大洲、22个国家的70多位艺术家共襄盛举,在开幕式的现场,各国艺术家还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在特制的陶泥盘上按下自己的手印并签字,共同祝福此次木火节举办成功。

  世界传统陶艺协会会长金荣文谈起本次国际木火节更是感慨万千:“木火节不是艺术家个人的事,它成了国家的项目。每年各国的陶艺家聚在一起,彼此交流信息,切磋技法,共同探讨作品,欣赏作品,虽然语言不通,但彼此的心是相通的。世界各国都有着彼此不同的、特有的文化,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语言,但艺术无国界,我们肩并肩,以心传心,励志做出好的作品。”

  中国首席禅画大师释延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介绍了本届木火节的一些亮点,首先本届木火节提倡原创,新增艺术家们的现场制作环节;其次释延年大师还透露本届木火节有可能会产生创吉尼斯纪录的作品。

  据了解,本次木火节为期10天,期间各国艺术家们将现场创作、交流研讨、切磋技艺。届时,北京市民、陶艺爱好者们,可亲临怀柔鹅和鸭农场,现场观摩、体验艺术家制陶的美妙过程。同时,本届国际木火节还新增了一个单元,11月9日至11月16日,在具有崇高历史文化底蕴的北京紫禁城太庙举办“丝路瓷语——2015国际当代陶瓷艺术精品展”。此展历时8天,来自20多个国家、60多位陶瓷艺术家的近200件代表世界范围内陶瓷艺术创作最高水平的作品将在此展出。

  陶瓷文化市场备受压力

  2015年以来,珠三角共有12家陶企倒闭,主要集中在清远、佛山、肇庆三地。产能过剩是这轮陶瓷洗牌的主要原因,据了解,陶瓷行业产能过剩高达40%。同时,随着原材料、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陶瓷工艺品的生产、流通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即使是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陶瓷工艺品零售价也会有很大差别。

  现今我国的陶瓷文化市场并不是十分乐观,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和价格不断地上涨,加之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加大,导致陶瓷工艺品生产成本不断地加大,而利润却在不断地降低,行业生产备受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陶瓷工艺品市场的萎缩;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中国制造模式竞争力的衰落,也可以说成陶瓷产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的消失,在此广州醉好礼品的张友凤经理指出,传统陶瓷工艺品的落后是经济链消失一大原因,但是后起之秀,广告个性化礼品的出现还在渐热之中,会渐渐占据市场,陶瓷工艺品的经济会因为广告个性化礼品的发热而出现利好。

  从整体来看,现阶段我国陶瓷工艺品的低成本优势已经消失,加上用工荒、薪酬福利的快速上涨及节能减排的压力之下,创新不足导致我国大多数的陶瓷工艺品处于产业底层,加上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的不断追赶,让我国陶瓷工艺品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之路,总之,我国陶瓷工艺品面对陶瓷产业低成本优势的消失,要尽快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这也是市场的必然趋势。

  陶瓷业发展离不开硬件更新

  中国人首先发明瓷器,利用瓷器,然后把它和它的制造技术通过“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各国。丁一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质地精良,数千年前向世界输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曾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然而,近代以来,中国陶瓷文化由盛至衰。幸运的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个传统文化产业已有复兴之势。

  据了解,由于传统陶瓷技术的禁锢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少企业设备和技术落后,员工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较低。一旦进入市场经济,就经不住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被陷入低谷,与日本和西方国家产生了差距。如产品人均拥有量少、劳动生产率低、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单调等不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在生产工艺方面,日、英、德、意工艺先进,不断推出新工艺,高效高质,自动化程度高。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现今的陶瓷生产设备,如窑炉、压机等,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应该说,我国的硬件设备不比国外先进陶瓷生产企业使用的差,有的设备甚至居国际领先地位。可以说,我国陶瓷生产的硬件设备已经蓄势待发。然而这其中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应用。业内人士表示,好的生产设备研制出来,陶瓷生产企业或因资金或因配套等问题而没有推广使用它,再好的生产设备也会与废铁同价。我国陶瓷产业要发展,产品要更新换代、提升档次,硬件生产设备不可或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陶瓷产品。国外陶瓷产品之所以在时尚、档次、质量、设计等方面让人瞩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生产世界一流产品的设备同样是世界一流的。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