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南国瓷都”打造陶瓷发展新引擎

  • 发布时间:2015-06-16 16:52:39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卢乔枫  责任编辑:罗伯特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是中国青花瓷之乡,素有“南国瓷都”美誉,陶瓷生产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青花瓷生产基地之一,是我国出口陶瓷的主产区。

  千百年来,勤劳的大埔人民利用本地优质丰富的瓷土资源,发挥自己的智慧,“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中华技艺之精华”,创立了大埔陶瓷独特的风格,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饮誉中外。昔时,民间便流传有“北有瓷都景德镇,南有高陂白玉城”之说,这里提到的高陂位于大埔县南部。

  作为第一批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近年来,大埔县陶瓷产业发展迅速,陶瓷产量不断增加,成为中国陶瓷主产区之一。据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4年广东梅州工艺陶瓷出口额逾1.88亿美元,超过广东潮州和福建泉州,成为我国工艺陶瓷出口最大产地。

  快速发展抓住示范基地契机

  近年来,大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陶瓷工业发展,围绕“大工业、大经贸”的工业经济构思,坚持走“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发展道路,以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大埔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起以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高陂镇)为中心,带动辐射光德、桃源、洲瑞三个镇的陶瓷工业发展格局。陶瓷产业已经成为大埔经济的主要支柱。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示范基地的转型升级建设,大埔陶瓷已经重新焕发生机。目前,大埔县共有高陂陶瓷工业生产基地1个,陶瓷生产小区3个(光德、桃源、洲瑞),形成了“一园三小区”的产业格局。陶瓷生产、经营企业共有1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自营出口企业45家。据统计,2014年大埔县陶瓷工业产值25.26亿元,出口贸易1.83亿美元,分别递增26.3%、22%。

  大埔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连增发说,大埔县建设陶瓷产业园区,有利于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也有利于集聚资源优势,打响区域品牌。

  在大埔县高陂陶艺产业园,记者看到,园区内分布有20多家企业,专营各自的特色产品。2014年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埔青花瓷”在园区和企业厂区内随处可见。产业园大型瓷器造型的门楼,长达2公里的“陶瓷文化墙”,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用青花瓷片装饰外墙的陶瓷工业旅游接待中心,彰显着“大埔陶瓷”的文化符号。

  错位发展打造良性竞争空间

  “大埔县陶瓷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当地企业间‘错位发展’的共识。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产品特点和市场定位,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相互抄袭和低价竞销的情况,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局面。”大埔县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大埔县陶瓷产业管理办公室高级工程师杨云山称,他高中毕业后就到大埔县的国有陶瓷企业工作,历任普工、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务,见证了近三十年来大埔陶瓷的痛中思变、转型升级。

  大埔县制瓷历史悠久,技术和瓷土优势明显。但是,由于行业同质化严重,原料开采和行业管理无序,上世纪90年代大埔县陶瓷发展遇阻,小作坊企业纷纷倒闭,部分熟练工人和制瓷技术人才流往江西景德镇和广东潮州等陶瓷产地。

  为了打破发展困局,梅州市和大埔县政府分别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组织协调陶瓷产业发展。连增发说,大埔县政府召集当地陶瓷企业,根据企业的产品销路、技术特点和市场定位等因素,整合优势资源,引导企业错位经营,深耕陶瓷垂直分类,实现差异化发展。

  杨云山所在的“大埔县陶瓷产业管理办公室”和“大埔县陶瓷行业协会”,正是大埔县为规划和管理陶瓷产业发展而先后成立的。

  如今,大埔县主要产品有陈设艺术瓷、日用陶瓷、特种陶瓷、紫砂陶、卫浴陶瓷等5大系列10000多个花色品种。但是,大埔县180多家陶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却能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广东宝丰陶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专营日用陶瓷杯具,被称为“‘口杯’之王”;溪山陶瓷有限公司聘请国内知名画家和艺术家参与陶瓷艺术创作,将陶瓷艺术化、精品化、高端化;大埔县特种陶瓷有限公司走的则是烧制难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三高”特种陶瓷的路子。

  转型之路搭建科技兴贸服务平台

  大埔陶瓷出口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瓷土、水电和人口等自然优势,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的努力分不开。

  梅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曾祥寿向记者介绍,大埔县陶瓷经历了两次窑炉技术改造。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大埔县从台湾引进采用石油气为燃料的窑炉设备,解决了传统龙窑烧成不稳定的问题,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得以扩大和提高。第二次是2008年的“窑炉技改”,大埔县投入窑炉节能技术改造资金4000多万元,提高了产品烧成合格率和节能损耗率。这些设备采用电力和天然气两种燃料,电力可以满足1200°C以下的中温瓷器烧制,青花瓷和特种陶瓷等需要更高温度的瓷类则用天然气继续加热。

  基地企业技改窑炉115条,产品烧成合格率提高了8%~13%,节能降耗率达到20%~35%。而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烧制的日用陶瓷合格率可以高达95%,其产品在美国通过日用陶瓷最严格的“加州标准”,占大埔出口美国的日用陶瓷7成左右。

  同时,大埔县政府带领陶瓷基地企业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近三年来,基地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购置研发、检测、化验等设备300多台/套,建设完善化验室、检测室、工艺设计室、性能实验室等,为基地69家企业开展设计研发、实验检测、技术支持、科技培训、设备共享等方面服务。

  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原本只是桃源镇一个做釉上贴花的小作坊,在90年代窑炉改造后改做日用陶瓷。由于采用釉下手绘技术,他们生产的日用陶瓷花式优美,同时釉下高温烧制能将原料封住,几乎检测不出有害物质。该公司董事长钟优宴说:“我们跟华南理工大学、嘉应学院的知名教授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和独立的产品检测制度。”其自主研发的“风化陶瓷釉的研发及应用”科研成果,荣获梅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抱团突围力推大埔陶瓷区域品牌

  随着大埔陶瓷远销海外,大埔的品牌文化也逐渐为人所知,得到认同。大埔县大力实施名标、名牌战略,策划、推介“大埔青花瓷”、“中国高陂”等陶瓷区域品牌,鼓励陶瓷企业到境内外参加各种展销会、博览会,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5月份刚结束的第117届广交会上,梅州市商务局和大埔县政府带领的35家梅州陶瓷企业各自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创新陶瓷产品达100多种,受到国内外企业及消费者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交会上,大埔陶瓷企业接到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订单,签约成交额达10318万美元,相比往年大幅上升。其中工艺陶瓷4998万美元,占48.4%;日用陶瓷5320万美元,占51.6%。

  曾祥寿介绍,除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展外,基地每年发动组织企业2批以上以“中国青花瓷之乡”、“大埔青花瓷”区域品牌赴境外抱团参加专业展销会。今年9月份,大埔县还将组织基地18家企业以“大埔青花瓷”区域品牌抱团参加“中国品牌商品欧洲展(2015年英国伯明翰秋季消费品博览会)”,开拓国际市场。

  如今大埔重点发展陶瓷业,正在努力塑造陶瓷业品牌。近三年来,除了“大埔青花瓷”区域品牌,基地培育并注册了“高陂”等陶瓷自主品牌,数量达到66个,其中新马、吉玉、富大等3个商标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新增广东省名牌产品4个(宝丰、特陶、吉玉、富大)。基地陶瓷逐步从无牌、贴牌到有牌、名牌转变,自主品牌出口额占基地陶瓷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2014年达到37.9%。

  据悉,大埔青花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和行业标准也在制定中,以规范行业发展、保护自主产权,并应对境外的反倾销和绿色壁垒影响。

  转型可期多项并举探索突围之路

  6月7~8日,梅州市委书记黄强到大埔调研,要求大埔要以陶瓷为特色,坚持创新驱动,融入科技、文化元素,大力发展工业陶瓷和艺术陶瓷,培育骨干企业、打造高端产品,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经过政府和企业的不断探索,大埔县已经形成了工业旅游、电子商务、客家文化陶瓷等多条新兴的发展道路。

  据介绍,大埔去年共投入5000多万元,完善陶瓷旅游设施,打造陶瓷旅游新亮点,拓展陶瓷文化游路线。该县专门把梅大高速三河出口至县城连接线一级公路改造成展示青花瓷的景观公路,并在泰安楼客家文化园的体育中心增设陶瓷文化一条街。大埔县富大陶瓷有限公司走“陶瓷+旅游”的路子,拥有梅州市首个3A级工业旅游景区。

  发展电子商务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如今不少陶瓷企业也嗅到其中商机,在传统销售渠道外,也新开设了网上商店实现网络销售。对于这一种较为新兴的销售方式,不少陶瓷企业纷纷“触电”上网,认为网络销售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而且还扩大了企业知名度、销售群。截至目前,基地企业有20余家建立了“阿里巴巴”、“广东易发网”等商务平台。“日用陶瓷工艺化,工艺陶瓷日用化。”近年来,大埔县的陶瓷企业在原有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图案等题材的基础上,将客家文化融入到陶瓷产品中,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特色鲜明的陶瓷,如客家围龙屋系列、客家风情系列等新型釉下青花工艺瓷。目前大埔青花瓷新产品超过1000个,并以造型美观、典雅大方、题材丰富、淡雅脱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记者走马看到,高陂产业园第二期建设如火如荼,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也在建设中,大埔陶瓷企业将进一步扩容提速。随着梅大高速及其东延线的全线通车,以及大潮、大漳高速的开工,困扰大埔陶瓷交通和物流问题将得到大大改善,大埔乃至整个梅州必将突破群山的包围,实现振兴发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