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空壳村种桑养蚕“摘”穷帽

  • 发布时间:2015-10-13 10:30:4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贵阳讯】“家住山窝窝,出门就爬坡”“九山半水半分田,养猪种谷不赚钱”“姑娘一心往外嫁,媳妇不愿进家门”……这些民谣曾经是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镇大坡村村民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些口头禅演变为“要想富,种桑树”“家住小山村,洋楼小别墅,遍地瓜果香,油路通四方”。

  大坡村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曾被认定为“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方”。近3年来,在贵州省民委党建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探索实施土地整村流转,种桑养蚕发展产业,注入帮扶基金,壮大集体经济,由“空壳村”变成了“小康村”。

  刚来大坡村,扶贫工作队一筹莫展,只能先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穷。在摸清家底后,队长郭定高萌生了围绕土地找路子的想法,石头缝里或许可以长出生态产业。

  “种植桑树,山旮旯用起来,在家可以养蚕,技术容易掌握,既绿化山坡又能挣钱。”郭定高说,要发展产业,必须找到带头人,扶贫工作队一次又一次上门动员从大坡村走出去的能人、经营石材加工厂的民营企业家王登亮。2013年8月,王登亮放弃县城户口,回村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龙林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按照水田每亩每年400元、旱地每亩每年300元的标准,整村流转土地2250亩(含新开荒地),涉及农户230户。

  有了合作社“全投资、全风险、产业化”带动,农户可以“零投资、零风险、自主式”参与。负责桑苗种植基地管理的龙飞介绍,村民无论是种桑还是养蚕都不用投入,蚕苗由合作社发,省民委还补助桑树苗和肥料。

  走进村民王登红家,堂屋摆着一个铝皮架子,一堆幼蚕躺在桑叶上进食。“这儿通风好,还有两三天就要吐丝啦!”王登红笑呵呵地说:“一张蚕苗大概能产50-70斤,合作社统一收购蚕茧,好一点一斤18元、差一点17元。这相当于种庄稼五六倍的收益。过去‘春种一大坡,秋收几小箩’。种苞谷只能种一季,而蚕一年能养十五六批。”

  村支书周顺虎算了一下经济账:“我们这山旮旯,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很多土地都撂荒了。合作社到我们这里发展种桑养蚕,老百姓既能拿到每亩几百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就近做工,挣些灵活钱。”

  笃山镇党委书记罗佳梅介绍,目前合作社已种植蚕桑2800亩,计划2016年达到1万亩。按照目前蚕茧市场价格计算,每亩每年产值在5300元以上,利润在3000元以上。贵州省民委在笃山镇12个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成立“产业发展帮扶基金”,以入股的方式向合作社注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分红”。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说,以前“空壳村”遇到村民反映困难,只能向上级反映,久而久之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创新帮扶资金的使用模式,将资金以集体名义投入当地产业发展,让村一级有能力担当辖区内公益服务事业,让村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能助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最终实现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互动双赢。(向定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