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盐池人民支援抗战的二三事(下)

  • 发布时间:2015-09-18 11:31:50  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为抗战情愿出人、出粮、出钱

  在盐池县档案馆,有一份1940年2月13日的《盐池县扩征工作报告》。“扩征”就是在正式征集之后又增加的数额。这次三边分区给盐池县分配的扩征任务是粮食600石(每石500斤),扩军40名,募集抗日救国券1万元。结果在半个月之内完成征粮761石2斗2升,募集救国公债超额570元。虽然当时老百姓都很困难,但是,为了抗战,大家情愿出人,出钱,出粮,都很踊跃。“报告”中说,征粮都是在大会上一石、两石、七斗、八斗自己报名交纳的。有些贫困户不应出粮,但他们也报名要求出粮,如四区五乡回六庄的回民,原本不计划征他们的粮,但他们自愿交出10石;三区三乡的赵国珍自报交4石,众人觉得他负担太多,一致提出减少,结果拿了6斗;一区贫困户李三成、姚学林、田举等,也在大会上报名一定要出粮,结果每家4斗。还有实在无粮可交的人,自己报名帮助纳粮多的人把粮送到粮站。扩军,捐款工作也是一样,还互相竞争比赛。如二区的陈七对李万清说:“你家能出一人,我家一定出两人”。结果两家的三个青年都当了新战士。这与国民党统治区强拉硬捆“抓壮丁”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1938年,盐池商会甘草庄在7天之内就募集军鞋500余双;全县还募集羊皮,为前方缝制皮衣142件;1940年,募集救国公债券10570元;1941年完成救国公债券16000元,还超额完成了救国公粮。每年秋收后,群众都争着早交粮,交好粮,一边打碾(米谷都要碾成黄米、小米),一边赶上毛驴爬山涉水,把粮草送往粮站和前方。

  全民支前抗战

  在抗战期间,盐池县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成为边区的铜墙铁壁。全县青壮年除了参军参战而外,在家的2000多自卫军(民兵)都组织了起来,少年儿童也组织了少先队。自卫军平时除了站岗放哨、锄奸防特、传递情报而外,还要随时准备协助部队参加战斗。当时的鸡毛信传递,就像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跑。信传到谁手里,不管他是正在吃饭或睡觉,要扔掉饭碗马上就走,绝不能等到饭吃完或者睡到天亮了再走。

  当时的盐池人民,除了要搞好生产,种好田,养好畜之外,还要负担大量的战地公勤任务。比如运盐,每年打下的几十万驮食盐,全靠毛驴和少量的骆驼,运到五六百里外去销售。所以,农民每年都有运送公盐的任务,只要家里有一头毛驴,就要接受一头驴的运量。除了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还要帮助抗战军属代耕代种,代交公粮。保证抗属有较好的生活条件,使前方将士无后顾之忧。妇女们每年给抗日将士做几双军鞋。在当时既无布料又缺棉线、大麻的情况下,做一双军鞋实在不容易。但她们谁也不推辞,不甘落后,总要把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纳进做鞋子的千针万线之中。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盐池人民无私奉献,从人力,财力和物力上大力支援。他们先后将上千名子弟送上了前线,不少人在与敌寇的斗争中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有些还成了无名英雄,虽然牺牲了,但在今天的烈士名单上却找不到他们的名字。

  革命战争年代,盐池是个比较贫困的地区,但盐池人民不惜用自己仅有的一斗粮,分出来半斗来支援革命,一分钱掰成两半,一半支援革命,用肩扛,背驮,赶着毛驴,赶着耕牛,支援前线。

  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馆)供稿

  (特约撰稿牛海武)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