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融资成本还须金改持续深化
- 发布时间:2015-07-07 17:31:08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企业融资成本总体下行。
央行于7月3日发布的《2014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公布了央行2014年对全国14个省区市的1335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49.6%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有所下降,29.1%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上升。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社会融资成本总体下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制约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的因素仍然较多,需要加速金融改革等多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社会融资成本总体下行
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根据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在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适时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实施定向降准、创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深入推进金融改革的同时,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央行的监测数据显示,从贷款利率水平看,各类贷款利率均有所回落。2014年12月,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比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看,企业贷款结构有所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有所提高。2014年12月,小微企业贷款发生额占比36.4%,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则分别下降2.6和1.7个百分点。在各项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各市场利率水平均有所下行,带动企业融资成本总体下降。中信证券测算的社会融资综合成本率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新增社会融资综合成本率约为6.67%,比上年同期回落0.65个百分点;存量社会融资综合成本率约为6.54%,比上年同期回落0.58个百分点。
制约企业减负因素仍多
报告同时指出,虽然企业融资成本总体下行,但制约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的内外部因素仍然较多。
调查显示,从企业自身因素看,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盈利下滑、承贷能力下降、抵押担保不足、资金周转速度变慢、风险溢价水平提高等会相应推高获得贷款的成本。同时由于担保圈风险和有效抵押物的缺乏导致信用下降和偿债能力降低,企业对债务融资依赖较大,也影响了企业融资成本的下行。
2014年,接受调查的1335家样本企业资产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均较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企业财务费用与利润之比同比提高18.8个百分点。一方面,银行信贷供给更加审慎;另一方面,随着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企业内源性融资减弱,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对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更加敏感。与此同时,小微企业的土地、房产等资产基本通过租赁方式获得,有效的固定资产抵押物较少,而由于处置成本较高,银行对动产、专利产品等无形资产的认可度不高、抵押率较低。样本调查中22.9%的企业认为,无有效抵押担保资产是企业融资变贵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真实性较差,银行难以准确判断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影响了信贷投放意愿。
从外部约束条件看,财务软约束、风险溢价上升、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支持政策不健全等仍是制约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重要因素。财务软约束部门占用大量信贷资源,对薄弱经济领域的信贷资源产生了挤出效应,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股权债券市场发展不足,大企业仍然依赖银行贷款支持,在信贷市场上“挤出”中小企业;经济下行压力推高了风险溢价,部分地区不良贷款反弹导致银行信贷投放意愿降低;分散风险的支持政策不足,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激励机制还不健全,风险担保、权利登记认定等方面存在缺位。
多举措压低融资成本
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指出,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既要从银企关系入手,督促银行改进服务,更要注重政策引导和政策协调,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强化综合治理。要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降低企业资金杠杆率,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进一步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完善考核体系,规范定价和服务收费。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在加强监管和完善风险控制制度的前提下,加快构建与小微企业、“三农”等微观主体融资需求相匹配的、有序竞争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体系。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机构提升定价能力并加快业务转型,加大支持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发展的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信用等违约行为。加强财政支持,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政策措施,分散融资风险。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