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河南唐河:产粮名县的“麦收故事”

  • 发布时间:2015-06-04 01:33:3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麦收新亮点,科技展魅力。三夏正紧,记者深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唐河县采访,感受这个“产粮名县”的别样“麦收故事”——

   天气怎么样?地头播报“把脉”

  “今天,中雨转大雨,温度22℃—29℃;明天阴转多云,温度23℃—30℃……请农民朋友抓紧抢收。”

  从小麦开镰起,在桐寨铺镇16.3万亩永久性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内,2块大型气象显示屏上不断滚动播出大田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及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并提出合理的农事建议。

  “麦收时间紧,俺老是错过看天气预报的时间。有了气象田间播报,俺从那里过一趟心里就有数了。”李松庄村粮农杨永亮轻松地说。

  据了解,县气象局还在短信平台上建立了“农机手”信息库,为全县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农机手、农机部门工作人员、气象信息员免费发送天气预报、“三夏”农事建议等气象信息;及时制作“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及“三夏期间天气预报”等服务产品,及时提供给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农机局等相关部门,通过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发布气象信息,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

  雨天怎么办?咱不看老天“脸色”

  即便下了雨,一部分农民也照样收麦,不用看老天“脸色”。6月1日下午,蒙蒙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在张店镇尹庄村,种粮大户尹中原正在指挥农机手抓紧抢收。

  “淋雨的麦子这么湿,收回家里就不怕发霉发芽?”面对提问,尹中原神秘一笑:“不怕你问,现在收麦咱还真不看老天爷的脸色哩!我带你看看就知道了。”

  在尹中原带领下,记者来到一处偌大的场院。场院内运粮车往返穿梭,地上堆满刚收获回来的小麦,这些小麦连雨布都没盖,直接被五组大型粮食烘干机“吸”进肚里,经过循环烘干后变得金灿灿的,直接入库贮存起来。

  “这就是我敢冒雨收割的‘绝招’。”尹中原说,他承包田的粮有5000多亩,精管细管,就盼有个好收成,要是被老天下雨卡住脖子,多憋屈。所以,今年特意花三四十万元,买了这套粮食烘干设备。“现在,这个顾虑彻底没有了!”说罢,哈哈一阵大笑,回荡在场院上空。

  同行的唐河县农机局长罗景民介绍,今年该县种粮大户已经引进上马粮食烘干设备36组。在他们的带动下,要不了两年全县将逐渐普及这种现代化的科技设备,届时看天收粮的被动局面将彻底扭转。

  秸秆去哪了?靠打捆作业“变现”

  “不见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留一堆灰。”过去对秸秆禁烧工作严防死守的唐河县,如今已基本消除“焚烧之忧”,形成了“绿色夏收”新气象。

  记者在唐河县保田农机合作社麦收作业现场看到,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小麦收割和秸秆打捆一体化作业正在加紧进行,收割机身后是一行打得方楞四正的秸秆捆。

  “过去都是一把火烧掉,或抛洒在沟田路渠,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现在不同了,经过收集打捆,外调销售,一亩地还能多收一百多块钱。”收麦农户谢振峰说。

  那么,这些秸秆都去哪儿了?合作社理事长田宝强介绍,一是直接粉碎还田,二是加工成饲料喂牛羊,三是被火电厂收购发电、造纸厂收购造纸,四是加工绿色板材。这些都是厂家专门到地头收购的,秸秆这块“烫手山芋”变得“金贵”了起来。

  唐河县年产小麦秸秆在10亿公斤以上。预计今年通过秸秆还田、打捆作业、外调外卖,将有80%以上的秸秆得到综合利用。

   外出务工咋收麦?电话委托合作社

  “售粮款收到,感谢合作社的热情服务!”6月1日,桐河乡祥宏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焦强收到了本乡务工青年丁中的短信。

  10天前,丁中通过电话联系,把自家的夏收夏种夏管工作委托给了祥宏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焦强第一时间帮他收割小麦,扣除成本后将售粮款打到了丁中的账户上,帮他解决了“三夏”返乡收麦成本高、时间久的难题。

  这样的“委托订单”,向全县近两百家农机合作社纷至沓来。全县在外务工群体有30多万人,返乡收麦造成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数额巨大。有了合作社“代理服务”,他们只需“遥控收粮”便能“坐享其成”。

  今年,全县2500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重装上阵、鏖战三夏,不仅克服了需要大批跨区作业收割机“支援”的被动局面,而且直接满足了全县粮农的“作业需求”,大大缩短了三夏过程,也使全县小麦的机收率达到95%以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