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中国经济比作大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如同一尾大鱼。
官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上海自贸区挂牌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696个,吸引合同外资1102.4亿美元。有人算了这么一笔账,若以占地面积计,上海自贸区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便吸引了约9亿美元的外资,可谓名副其实的“吸金大户”。
五年“吸金”千亿美元,上海自贸区“魅力”何在?这得归功于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
5年前,中国首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诞生于此。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表示,“负面清单”是中国官方针对国际高标准投资规则进行的对标。经过多次“瘦身”,如今这份“负面清单”已从发布之初的190条压减至45条。
大幅“瘦身”的“负面清单”解绑了对外资的诸多限制,而与之配套的“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则加速了外资项目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据申卫华介绍,在上海自贸区吸引来的逾千亿美元的合同外资中,有98%以上是通过备案方式设立的。
率先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上海自贸区的“吸金力”更来自“敢为人先”的开放性。截至今年6月,上海自贸区扩大开放措施累计落地项目超过2600个。外商独资医院、外商独资金融类投资性公司等一批首创性项目赫然在列。
“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巨大,上海自贸区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门。”瑞伯职业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科介绍,瑞伯的投资方是瑞士金融理财规划学院,今年9月该公司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金融教育领域的外商独资企业。钟科透露,目前他们已选定培训场所,正在进行最后的课程打磨,下一步将启动宣传招生工作。
与此同时,金融开放创新试点也让上海自贸区更具吸引力。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扩大开放,全球领先的外币兑换专业机构通济隆(Travelex)此前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外币现钞跨境调运及批发业务牌照后,又将亚洲区总部设在了上海自贸区,以此辐射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区。
“中国在金融领域的扩大开放,使我们认为未来的(业务)重点在中国。”通济隆亚洲区执行董事何穆凯(Cameron Hume)1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通济隆中国可兑换币种已经达到40多个涵盖绝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独特“魅力”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2017年,上海自贸区以约五十分之一的占地面积,为上海全市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GDP(地区生产总值)和约4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今天,上海自贸区再度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领导人宣布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上海自贸区4.0版呼之欲出。
对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民表示,“新片区建设的重点在于‘新’”,增设的新片区既体现对外开放的“新高度”,亦有制度创新的“新标准”和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朱民透露,“上海官方已经组建专项工作组,将尽快形成建设方案。”(完)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