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际环境不断变化,以及国内经济转型等背景,民营企业也遇到了一些“烦恼”。其中,融资难,融资贵是最常见的问题。
但也有这样一种企业,无论外部经济如何变化,国际市场如何动荡,它们并没有深陷资金困局。相反,它们积极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税收贡献持续加大。
这其中有何“奥秘”?中新网记者近日通过走访民营经济队伍最为壮大的江浙地带了解到,集中发展主业,并不断加大创新投入,争当产业升级的领导者成为它们稳步发展的重要路径,而这也是银行积极为之提供服务的优越条件。
经济发展主力军
早前公布的2018年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浙江省上榜企业达93家,排名第一,营收总和为3.65万亿元,占全国收入总和的15%;江苏省上榜86家企业,排名第二,营收共计4.42万亿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浙地带便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平均每10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29个浙江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浙江省工商联办公室主任刘志义告诉记者,截至2018年一季度,浙江省在册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600万户,在册企业数首次突破200万户,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为1074户,位居全国榜首。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并非易事。随着今年上半年,民企债券违约潮起,融资环境有所恶化,融资成本上升,“国进民退”说法又起。民营企业总体经营确实面临不小的困难。
“民营企业为什么资金紧?就是因为过去太依赖银行支持才得以发展,银行一旦在资金上的支持力度降低,流动性困难就出现了。”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对记者表示,企业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过于借助外力会形成依赖,反而不利于长足发展。
振石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张毓强亦表示,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做实体的民营企业,必须依靠技术研发,创新转型发展,而不是一昧的和银行要钱。
在记者走访中发现,当前并未出现金融风险,且稳步向好发展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一不谈到了“着力发展主业”,以及“科研创新”。
民生银行苏州分行行长曹亮对记者表示,“民企能做到这么好,绝不是行政行为,一定是商业的行为。如今民企在转型期,只要是向着好的、正确的方向去发展,本着商业行为为主导的原则,银行一定是给予支持的,企业也是不会缺少融资渠道的。”此外,他还认为,当前出现资金问题的中小微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规范发展,拿到充裕的资金后并没有用于扩充生产,扩大经营规模,而是进行一些投资性风险较高,资金回笼较慢的项目,所以银行在放贷上也会认真甄别。
金融助力民企发展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发展也需要实体经济提供支撑。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9月份以来,国务院、央行、银保监会等分别牵头召开了数十场座谈会、吹风会,均为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银行到机构,各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纷纷出台。
“我们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持续加大对优质民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扩大民营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并针对部分遇到困难的民企实施‘精准帮扶’,通过切实可行的金融手段,进行精准匹配差异化服务,支持民企渡过难关、转型发展。”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林静然对记者表示,该行积极为民营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比如发债业务,南京分行今年已经发行债券400多亿元,其中就有很多民营企业的债券(包括海外债)。
此外,银行还制定了倾斜政策支持民营企业。曹亮表示,民生银行苏州分行对新开发的实体民企和重点民企在授信投放环节可享受风险资本减免,或者利率优惠等政策。2018年前十个月,苏州分行新批授信337亿元,其中75.6%为民营企业,较上年同期又增加8个百分点。
但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行政性地要求金融机构降低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市场。
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近日就表示,解决企业融资难不能靠简单地垒加贷款,关键还是要解决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年来一直都存在的过分依赖银行信贷的问题。“一定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资本(而不是资金)补充机制。”(完)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