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3日讯(记者 金易子)建国以来,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
中国网财经记者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拟提交一份题为《引导民企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的提案。其中,周汉民建议,优化营商环境,认真对照世行指标,形成与该指标体系相辅相成的长三角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数据显示, 2017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达19.53万亿元,占全国的23.6%,其中以26个城市为边界的长三角城市群,2017年的经济总量为16.52万亿元。而且长三角地区聚集了中国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一批民营企业家。2017年,浙江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达65%,江苏占55.4%,安徽占57.8%,上海为26.7%。
周汉民指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需求。在此背景下,应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发挥民营企业家的能量,顺势而为、乘势而进。
为此,周汉民提出三个建议。第一,提高大局意识,积极主动融入。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可否认,民营经济在当前形势下确实承担了较大的压力,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问题,甚至是生存考验。探索、发现新的动力源和发展新引擎,是当务之急。纵观全球,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长三角的机会,更是民营经济的机会。
周汉民指出,长三角在支持民营企业壮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为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国际化水平高,为民营经济融入国家战略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资源的高集聚能力,为民营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二,完善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要在如何改善营商环境上形成更为广泛的共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他建议,一是注重国际比较,认真对照世行指标,形成与该指标体系相辅相成的长三角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可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每年调查形成营商环境的年度报告,问题找出一批,解决一批,不断改进、不断优化;二是进一步降低制度成本,打破行政壁垒,为区域经济发展赋予新动能;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应用。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在政务服务领域的运用,用技术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打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加安全可靠的政务生态系统。
第三,搭建交流平台,各方形成合力。聚力一体化,建立区域合作平台和政策服务平台。一是有效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和各部门政策,在联系、沟通、协调和信息提供等方面主动服务;二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横向间交流合作,加强地区间企业的合作对接。三是发挥各类专业性服务组织的作用,开展融资担保、财务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强化法律、会计、投资风险评估、人才培养等服务支撑,为民营企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专业咨询。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