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持续的情况下,2016年,承载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重任的东北地区经济走势倍受关注。这一年,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进一步支持东北全面振兴的政策措施;这一年,东北三省奋起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蓄积增长新动能。隆冬时节,记者深入东北大地,就社会关心的东北经济热点问题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切实感受东北经济发展脉搏。
“东北经济正在不断筑底过程中”
今年以来,东北经济增速一直在全国各区域板块中垫底,尽管吉林、黑龙江呈现出企稳向好的势头,但辽宁经济仍旧是负增长。那么,东北经济到底有没有稳住?
前3季度,吉林、黑龙江在东北三省经济中表现较好。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96.81亿元,同比增长6.4%,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黑龙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3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公共财政收入由上年同期下降15.8%转为增长0.6%。
与吉林、黑龙江相比,辽宁的经济形势相对严峻,今年前3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负增长2.2%。经济体量占东北三省半壁江山的辽宁经济是否稳得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东北经济的走向。
事实上,从下半年开始,辽宁一些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重要经济指标已经出现积极变化。
7月至10月,辽宁连续4个月实现当月财政收入正增长,且累计的降幅也逐月明显收窄。9月份,辽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9%,结束了连续51个月负增长的局面。工业用电量在连续23个月负增长之后,8月份、9月份分别增长2.04%和2.54%。辽宁省政府研究室负责人乔军认为,这些具有先导性的指标变化,对于老工业基地辽宁来说,传递出的信息不言而喻。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对经济形势变化更加敏感。上海绿谷(本溪)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一烈说:“当前东北经济虽然在底部徘徊,但有明显筑底信号。从我们企业来看,发展势头不错,去年利税1500万元,今年将达到5000万元。”
赵一烈说,从周围经营环境的改善以及相关企业传出的信息,确实看到了希望。
东北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东北传统产业解困的代表。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走低,龙煤集团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黑龙江省在配资源、化债务、降负担、减人员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企业自身也制定了3年整体扭亏的目标,经过一年多的改革,效果已经显现:集团总部管理人员精简了59%,在岗职工减少8.7万人,商品煤成本累计降幅达到36%。集团董事长王智奎说,有决心打赢龙煤改革脱困攻坚战,也相信东北经济将走出低迷。
从横向看,尽管目前东北经济的一些主要指标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数值。但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明确表示,现在的东北经济正在不断筑底过程中,再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对这种判断,记者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业内人士表示认同。长春市副市长白绪贵说,长春工业经历了前两年的调整,今年企稳回升,稳中向好,这个势头在明年仍会持续。
“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要坚定不移调结构”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东北经济困境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东北三省在调结构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然而,经济下行加大了保增长的压力,同时也考验着东北三省调结构的决心。顶住下滑压力,坚定不移调结构,是三个省份作出的共同选择。
经济数据显示,东北三省在调结构方面都在大踏步前进。吉林省新兴行业发展加速。今年前10个月,吉林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468亿元,同比增长11.9%。辽宁大力补齐服务业短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目前已经突破50%。黑龙江正从资源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加快扩张升级,前3季度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80.1%。
结构调整让越来越多的东北城市摆脱对单一产业、单一企业的过度依赖。
有着“煤城”美誉的黑龙江鸡西市,在当地石墨产业园一家企业内,23岁的工人高智权正认真操作着一台四柱压机,每隔3秒,机器便“吐出”一个石墨触媒柱。“这种石墨触媒柱可用于加工金刚石,市场售价每吨约8万元,价格是从前我们卖‘原字号’石墨的近30倍。”鸡西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民说。
近年来,鸡西通过发展高端石墨、绿色食品、医药等产业,全力摆脱“煤炭依赖症”。鸡西市委书记康志文介绍,通过转型发展,目前鸡西煤炭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由最高80%以上,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
辽宁在调结构上动作不断,效果明显。既能造火车、轮船,也能造芯片、CT机,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今年前3季度,沈阳拓荆、硅基科技、大连佳峰、连城数控等多家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生产总值涨幅均超过100%。1月至8月全省集成电路行业产值累计同比增长17.8%,领跑工业经济。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近一两年,东北地区调结构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不断积蓄增长新动能。但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仍有很大调整空间,比如轻重工业比例仍然不合理,民营经济占比有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依然薄弱等,必须持续不懈调结构,才能迎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度辉煌。
“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
近一年来,东北的营商环境成为外界诟病最多的一个方面。作为政府服务、人力资源、融资环境、企业负担等多种经济要素的综合体现,东北的营商环境不够理想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一弊病,东北各地知耻后勇,全力整改,努力营造一个全新的营商环境。
记者见到辽宁省软环境办的处长刘畅时,他正忙着全省电力系统联合专项整治行动,这已是今年4月辽宁省软环境办成立以来,同有关部门携手开展的第四次联合专项整治行动。“对于涉及破坏辽宁软环境的投诉,一定做到件件有回音。”他告诉记者。
辽宁省编办主任林国军告诉记者,目前,辽宁省38个省直部门和2个中直部门的422项审批事项全部进入辽宁省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厅外无审批”;全省14个省辖市全部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省政府部门行政职权比2011年减少70%。
“项目前期涉及的可行性研究、环评等事项太多,收费标准不公开、不透明”“企业贷款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评审环节多”……这是今年吉林省政府召开的一场座谈会上来自企业的吐槽。像这样的座谈会,吉林省政府今年已经召开数十场,参加企业近千家。省政府对反映上来的问题逐个研究,连续出台清费减负等措施并公开通告。
今年5月投入试运行的哈尔滨市民大厦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效能监察于一体。“以前办理各种证照,要拖一个拉杆箱装材料;现在,变成了‘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站办结’,只需夹个公文包就行了,太方便了。”哈尔滨广联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琚说。
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前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然而,一场以改革为驱动力的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正在东北大地打响,破障闯关,攻坚克难,必将把东北全面振兴推向新境界。(记者 王振宏、陈梦阳、汪伟、姚湜、李建平)
(责任编辑:吴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