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日到1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4月9日,博鳌论坛进入“分论坛时间”,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成为本次博鳌论坛热议的焦点。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引起亚洲经济的波动。
争端升级影响有多大?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谈到中美贸易摩擦时表示,会引起亚洲经济波动。他解释,亚洲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中美的贸易摩擦会影响到整条供给链,会导致亚洲经济的不确定性。
“中国出口美国那么多东西,但中国的出口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从亚洲各国的进口,韩国的显像面板,马来西亚各种各样的零部件,我们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中国台湾的零部件,还有东南亚各国的资源性产品,这些都在中国组装之后,一个苹果几千美元,中国只加了几百美元,然后出口到了美国,”樊纲解释,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影响亚洲的供给链,这就不是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是对亚洲各个经济体(产生影响),“我们现在是一个贸易,一个整体,大家互相交往,不是简单的贸易,我们是在一个供应链的上下游进行各种各样的交往”。
“非常重要的一个风险是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引起亚洲经济的波动,亚洲现在是一个产业链,有上下游关系”,樊纲表示,我们知道中国和很多国家以及亚洲国家都有贸易逆差,所以我们是贸易中的一体,贸易摩擦的话影响的是整个链条,而不是中国。
贸易摩擦会起作用吗?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于4月8日到达博鳌,对包括中美贸易摩擦、人工智能在内的12个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对于一触即发的中美贸易摩擦,董明珠表示:“这个打击是没有用的”。董明珠认为,一个良性的竞争应该是尽自己的思考去研究新技术,而不是通过贸易保护的方式。这种贸易摩擦制造不公平,格力作为一个出口企业非常关注WTO下的贸易公平机制,比起关注外部,应该重点关注企业内部的人才调动和培养。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表示,历史证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通过保护主义解决它自己面临的经济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4月8日,周文重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时说,美国经济存在问题,但是特朗普政府没有开对药方。美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度消费,而储蓄率下降。
金砖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LeslieMAASDORP昨日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结果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人们最终会意识到贸易摩擦将导致一损皆损的结果,经济理智将会最终胜出。
■ 焦点
“中国不太可能抛售美债”
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目前也引发了中国是否会运用外汇储备反击的讨论。博鳌“亚洲经济预测”分论坛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中美两国如果出现贸易摩擦,没有胜利者,一定两败俱伤。至于有人担心中国会否采取极端措施应对贸易摩擦,比如抛售美债,他认为不太可能。
对此,张宇燕表示,处理贸易问题要从贸易的角度来考虑,而处理金融问题要从金融领域去考虑。在这个问题上要强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张宇燕表示,在贸易和金融之间分割出一道防火墙,更助于贸易争端的解决。如果从贸易领域延伸至金融领域,那就还会向金融领域之外不断蔓延,蔓延后将更难以处理。切割后来处理贸易问题更有利于双方理性地看待这件事,特别是美国,“中美关系的稳定不仅仅对两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张宇燕在分论坛上表示,亚洲经济问题并不局限于中美贸易问题,需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张宇燕指出,美国升息缩表的幅度与频率,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均会对亚洲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影响。因而,亚洲经济发展趋势应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进行研究与预测。
■ 报告
“亚洲经济一体化面临挑战”
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8日发布三份报告,其中《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8年度报告》指出,当前亚洲经济正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和区域压力。其中提到,美国退出TPP已宣告该自贸区的实质完结,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成为防止全球化逆转的唯一稳定器。报告显示,亚洲金融一体化持续处于停滞状态,亚洲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股票市场相关性降低。亚洲经济一体化面临全球价值链的放缓,美国退出TPP留下的空缺等诸多挑战。
与此同时,《亚洲竞争力2018年度报告》指出,亚洲经济体经济整体向好。报告同时提醒,贸易保护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反而会限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报告还对亚洲37个经济体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从综合竞争力排名看,“亚洲四小龙”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分别位列第1至第4位,与前一年相同。中国连续5年居第9位。
《新兴经济体发展2018年度报告》显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测算,2017年E11(新兴经济体11国)的GDP增长率约为5.1%,比2016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世界经济增速高1.4个百分点,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其中,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表现超出预期,达到6.9%的中高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三分之一,继续扮演着最大贡献者的角色。
■ 看点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任博鳌论坛副理事长
4月9日,根据会员大会选举结果,博鳌亚洲论坛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新一届理事会会议上,第8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选理事长,刚刚卸任的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担任副理事长。这是周小川首次以新身份亮相。
新一届理事会由19人组成。此前,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根据博鳌亚洲论坛的章程,理事会为博鳌会员大会的最高执行机构,向会员大会负责;理事会理事由论坛正式会员在会员大会上以简单多数通过方式产生。
在博鳌亚洲论坛,作为副理事长的周小川,工作内容主要有四项:协助理事长行使职责;在理事长不能履行其职责时,代为行使理事长职责;支持和指导论坛及秘书处的日常事务;行使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刚满70岁的周小川,从2002年底开始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并于今年3月19日卸任,任职时间长达15年。此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周小川还担任了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历任央行行长中,周小川既是任职时间最久的,也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一位。
过去十余年,“可以灵活运用国际主义和多边主义语言”的周小川,被西方媒体视作中国金融政策的最佳发言人。
出任央行行长之前,周小川曾任证监会主席,任上推出了“审批制”改“核准制”、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出台“退市令”等多项改革举措。
周小川执掌央行近16年来,央行历经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政策性银行改革、汇改、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多项改革,其中,作为中国金融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成绩单,获得了各界好评。周小川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格林斯潘”、“人民币先生”、“改革先生”,2011年,《欧洲货币》授予其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2012年,在《彭博市场》评选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周小川榜上有名。
在执掌央行期间,周小川推动濒临技术性破产的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力促人民币成功入篮。
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商业银行改革、“811汇改”,周小川的名字已经同中国近年来金融改革紧紧系在了一起。
新京报记者 任娇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