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5月19日讯 今日上午,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正式召开,探讨中国金融的当下和未来。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当前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银行保险业经历了不平凡的深刻变革,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在中资银行业和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资机构的市场份额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至2017年末,外资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比重仅1.32%。而不论在英、美等发达金融市场还是在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等其他金砖国家,外资银行资产份额均超过10%。与此同时,外资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份额和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6.71%和5.85%,也维持在较低水平。虽然外资银行业和保险业市场份额较低源自多方面因素,但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制约外资发挥业务优势的制度因素。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利益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阶段,改革步入攻坚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一是从内部动力看,银行业和保险业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上指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生活中“脱实向虚”的风险苗头不容小觑,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开放强有力的支撑。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将有助于利用好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好地挖掘外资机构的特色金融服务,实现“以外促内”,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二是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中资机构“走出去”要求实施内外一致的金融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当前,我国与美国、欧盟商谈的国际协定均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为基础制定,对金融业开放、业务开放和市场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发达经济体对外资金融机构很少设有数量化的准入限制,部分国家因其机构在华受到限制而对中资机构准入采取严格对等措施,使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发展受到影响。通过主动推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境内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度,也有利于为我国金融机构境外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行业已具备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一是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体系已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刚刚讲了系统重要性机构,这些机构都是世界五百强,其实我国位列世界五百强的机构远远要多,光是保险业现在就有六家,有的机构还没有上市,如果上市的话可能还会进一步的增加。
二是我国对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逐渐增大。中国在全球金融规则制定的主导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中拥有3个席位,和美国一样多;如果加上香港地区的席位,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席位最多的国家。
三是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管能力获得国际认可。IMF和世界银行开展的金融稳定评估,对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水平均给出高度评价。2018年2月,原保监会负责人作为新兴市场代表,首次当选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执委会副主席。副主席的席位是我们花了多年工夫才拿下来的。此前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主席永远是欧洲人占着,副主席永远是美国人、日本人。这次,我们以新兴市场的名义坚决要求专门设立相关机构负责整个新兴市场保险监管的一些规则制定的协调等事务。同时,我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还是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执委。所以说,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能力和话语权有了很大的提升。
中国有句古话,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前,中国的经济就像一叶小舟,可以在湖泊、小河中航行,风浪大时可能还会有风险。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万吨巨轮,一定要到更广阔的大江大海中,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可以增强中国金融系统的活力,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这也是我们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
(责任编辑:郭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