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迎宁 (图片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12月27日讯 今日,由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新锐保险媒体《今日保》(公号:Insurance_Today)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保险转型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鼎保险行业颁奖典礼”正在召开。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上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他谈到:“中国保险业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最初我们只有几家保险公司,保费也不多,去年中国已经变成第二大保险市场,仅次于美国,领先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但从保险深度、保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较来看,中国保险业仍发展潜力巨大,险企要积极转型。”
魏迎宁强调:“要想转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各家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考虑市场定位。你为哪些人服务?你的客户群体是谁、有什么需求?各公司的模式不可能一样,也不应该一样,大公司发挥自己综合服务和品牌优势,小公司应该强调差异化。”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出国或者看照片,看香港,高楼林立,看曼哈顿岛羡慕得很,觉得比我们强多了;今天再看上海的浦东,北京的CBD、金融街,觉得比外国也不逊色,所以,中国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保险业也是一样,最初我们只有几家保险公司,保费也不多,去年中国已经变成第二大保险市场,仅次于美国,领先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世界500强里,保险业也占一席之地,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太平洋、太康都进入了500强。而保险业的承保能力也增强了,大型会展,奥运会、世博会都会有保险核电站、航天发射、大型工程,基本上比较高的保险都可以承保;人寿保险有分红、万能、投连、重大疾病、长期护理保险都可以承保。
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是第二大保险市场,但从保险深度,保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较来看,中国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从国民人均负担保费指标来看,中国占第46位,也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
社会对保险的需求,我认为是旺盛的,2018年10月16日,支付宝的一个产品叫“相互保”上线,他没有推销,没有人专门去推销,结果怎么样?一个月参加者达到将近2000万人,这个速度相当快。11月27日,“相互保”改成了“相互宝”,为什么要改呢?原来信美人寿投保了一个团体保险,后来不投保了,名字也改了,重新登记会员,到12月20日,参加者也超过1500万人了,就是受到一定的挫折,按一般人来讲,原来那个干不下去了,重新搞,很快又到了1500万人。说明什么呢?我想给我的启示,公众需要保险保障,当然“相互保”关于它的性质可以慢慢探讨。总之,它是一种损失分摊机制,提供了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商业保险相似的作用,这是肯定的。
公众需要保险保障,需要有信用的保险保障,为什么支付宝可以(发展)这么快?12月20日,滴滴上线了一个和“相互保”差不多的点滴互助,类似的(产品),到今天刚1万人。“相互保”刚上线的时候,起初一个星期每天100万人,这1万人(认为)有信用的保障,支付宝不光是用户多,公众看来比较信用,滴滴打车前段对于发生危险的乘客关爱不够,所以,参加者比较少。
公众需要低成本的保障,“相互保”虽然加入是零元,你参加商业保交多少保费是确定的,你参加“相互保”最后要分摊多少钱是不确定的,但大家预期成本低得多,根据抗癌公社、壁虎互助、水滴互助等等经验来看,成本要比商业保险低得多,群众需要低成本的保障。
当前保险业有个问题,供给不足,群众需要保险产品雷同的多,现在百万医疗险,一个产品如果受欢迎的话,大家蜂拥而上,产品虽然多但雷同。产品和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形象还有待改善,消费误导、理赔难、无序竞争,包括汽车险高手续费竞争,十年前就知道,就治理,到今天也进行了,商业、汽车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但手续费是不是降低了?形象是不是改善了?还没有改善,经营效益比较差。多数中小保险公司处于亏损之中,盈利艰难,成本高,费用高,费用里主要是保障获取成本高,说直白点就是中介费、手续费佣金比较高。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保险业转型发展”,论坛和我联系来演讲的时候,我看到“转型发展”,转型发展在保险业等各种论坛讲了不只是一两年,十年以前就说要转型,转型老转不完,是不是老需要转型吗?转型话题提了很多年了,为什么要提呢?我这样理解,转型是从不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什么叫不可持续呢?简单地说,公司加大投入,业务发展,但公司也亏损了,还需要股东增资,增完资以后规模又扩大了,过了五年盈利了,靠盈利一段增加偿付能力,增加净资产,扩大敞口,这可持续了。公司十年了还没有盈利,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还要股东再增资,股东感到不可持续了,我投资保险公司是为了盈利,你五年不分红倒也罢了,到现在我也看不到分红的希望,不分红也就罢了,你还让我再增资,或者我不增资,别人增资我的资本金就被摊薄了,不可持续。
从过去的粗放经营模式到90年代中后期的粗放经营模式,当时叫“跑马占荒”,依靠增设分支机构、大量资员增加保费收入,后来资金扩张模式,就是发行投资型产品,没有保障功能,当然公司也很难盈利,增产模扩大得快。后来又有了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简称资产驱动模式,以购买某种资产为目的,根据资产期限、回报、金额来限期、限额销售无保障功能的产品,吸收资金,购买资产,这个模式也不可持续,保监会也不支持。
现在很多公司实际采用的,我认为是资本扩张的模式,就是费用开始过大,主要是中介费用扩大,靠高手续费争揽业务,业务可能争到手了,但公司很难营运,不可持续。
转型发展有没有一定之规,就是一定的模型,大家都要往那方面转?转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是没有问题的,具体而言,各保险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考虑你的市场定位,你为哪些人服务,你的客户群体是谁,有什么需求?各公司的模式不可能一样,也不应该一样,大公司发挥自己综合服务和品牌优势,大公司知名度大,一说这个公司大家都知道,这家公司存在很多年了,形象不错,有品牌优势,它的资源多,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小公司应该是差异化,和大公司应该是不一样的,不完全一样,个性化;还有专业公司,比如农业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自保公司,相互保险市场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专业,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华泰刚成立的时候,如果一定要和当时的平安、人保、太平洋,说我一定要和你争高下,你的业务那么大,我要超过你,改善你,要扩张的话,可能很多年都不能盈利,成本也很大,又不可持续。
当时这个小公司以利润为导向,注重业务质量,不求业务规模,公司要盈利,逐步去发展,今天就发展得很好。我认为这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果现在一个小公司刚成立,非要和平安一样,说我要搞成综合性的,像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一样,我也要这么大规模。长远来讲有这个目标是可以的,但短期内五年、十年不行,如果没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一味地和大公司去竞争,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这是我的理解。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