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砚国
中国网财经3月13日讯(记者 张恒)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占全球老龄人口总量的1/5。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进入快速老龄化时代,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2.5亿,老龄化比例达17.6%。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35%左右,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国家。在发展健康养老事业上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砚国看来促进医养结合产业健康成长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五大问题
郑砚国在建议中表示,现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需求问题。受家庭传统养老观念和计划经济时代逐渐形成的“福利化养老”认识误区等影响,中国当下仍没有普遍形成“花钱买养老服务”的习惯,从而对养老服务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疾病费用将占卫生总费用的62%。
二是供给侧问题。供给侧的质、量和结构问题具体体现在产业链缺失、市场要素不健全,政府和市场责任不明导致价格机制没有起到作用,资源获取不公平等问题。将养老融入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才有生机,才可能实现以社区为核心、家庭为基础、专业老年机构为依托,及预防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服务。
三是统筹发展与产业主体问题。统筹是政府的职能,政府与市场责任不清,是抑制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健康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责任主体分别是政府与市场。
四是产业发展体制问题。养老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始终离不开政府引导、投入和保障。中国养老产业体制简单说就是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即筹资和投入模式。在诸多文件关于鼓励社会举办医疗、养老机构提供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方面,始终没有清晰明确政府层面的具体职责。
五是机制和商业模式问题。在健康养老产业初始发展期,“医疗+养老”模式是解决健康养老产业供给侧问题的首选。
稳妥推进与创新突破
郑砚国认为,若解决以上五个问题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科学制定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政府制定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政策,要因地制宜,符合各地实际。
二、合理制定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机构经营的政策和办法。要调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两者的积极性。医疗机构没有积极性,医养结合就难以实施。医疗机构参与养老产业,主要方式为现有养老机构或自设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在提供服务取得收入的优惠政策要明确,但又不能加大养老对象的经济负担,加重养老机构的经营负担。
三、强化对医养结合机构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可和专业管理。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之一,就是医疗机构可为养老机构提供和培养专业服务人才。国家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的护理人员应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可实行与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一样的教育、就业、职称、待遇政策,纳入医疗机构同等人事政策,促进医护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
四、打破区域限制,促进医疗+养老社会消费市场化,实现公平消费。鼓励社会办医疗+养老机构提供基本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在公民享受基本养老服务方面,政府补贴政策要做到一视同仁。对有条件的公民,在享受基本养老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其他满足自身需要的个性化医疗+养老服务。
五、设立医疗+养老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利用各地现有具规模、高品质的医疗+养老项目,设立典型示范项目,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张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