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一年多之后,依旧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医疗配套、教育资源配置、缓解育龄女性就业歧视、发放“二孩补贴”等都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生育二孩不仅是家庭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
最新的“十三五”人口调查及预测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而且长期掉进少子老龄化的陷阱: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常年维持在1.6以下,远低于人口更替水平2.1,人们生育意愿长期低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2010年的9.7亿减少到2050年的8.7亿,届时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的17.8%,到2035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是破解人口红利消失的需要,是改变人口结构的需要,也是现阶段发展的需要。鼓励生育二孩,不仅是家庭的事情,还是社会的事情,仅仅有国家卫计委的积极作为也还是不够的。毕竟,困扰二孩时代发展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孩政策为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国家出台二孩政策,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国策,可是时下却遭到一些用人单位的“二孩歧视”,女性职工遭遇生育二孩难的尴尬。
虽然二孩时代到来了,可是很多社会配套服务还是缺位的。妇产床位的一床难求,导致了“走廊生育待产”的尴尬;高龄产妇引发的生育危险,也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儿科医生的缺失,父母担心孩子的健康未来没有保障。这些都是制约生育二孩的主要因素。
现如今许多可以生育二孩却选择不生的家庭,主要顾虑在于经济负担较大。 比如孩子的教育开支,对现今许多家庭来讲,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那更没法细算了。据《人民日报》报道,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近50% ,“养娃成本太高,七成不愿再要”。
鼓励生育二孩需要多方面大力投入
政府应正视用人单位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和保障员工生育权上的矛盾。在强调企业增强社会责任,给予生育二孩和女性就业相应保障的同时,还应用一些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落到实处。当务之急需要二孩政策配套措施跟进,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无法从根本上破解二孩就业歧视,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亟待需要找到一个合理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鼓励生育二孩的关键是什么?就在于提高医院保健、教育投入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同时,教育开支也应尽力降低。想提高生育二孩的积极性要在生育前解除人们的顾虑,让更多家庭不仅“想生”而且”敢生”,不仅“生得起”,而且“养得起”。
(责任编辑:郭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