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8月28日讯(记者 张晗) 中信银行近日发布的半年度业绩显示,截至六月末,中信银行集团资产总额5.65万亿元,上年末减少近280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72%;总负债5.26万亿,较上年末下降5.19%,“缩表”迹象明显。
8月25日,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该行率先“缩表”, 经营策略顺应大势。“年初,我行审时度势,明确‘控表’策略,提出了‘降增速、提转速、调结构’。 一季度末,我行因势而变,调整为‘缩表’策略。”
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在半年报致辞中表示,中信银行成为在一季度首家主动“缩表”的商业银行,有效控制了本行总资产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
方合英表示,这些策略顺应了大势,踩准了货币市场趋紧、监管政策趋严的“点”,把握了自营存款增长难的“势”,避免了资产负债不协调增长带来的问题。
在资产结构上,方合英调指出,中信银行上半年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做到“一降一升”,主动压降同业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其中应收款项类投资减少1936亿,下降18.5%,同业资产减少2817亿,下降51.5%;同时确保信贷资产平稳增长,客户贷款增加2132亿,增长7.4%。
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表示,上半年,我们主动降低表内外资产增速,压缩同业资产,实现并表总资产的下降,风险资产规模增速得到适度控制。本行在控制规模、主动“缩表”的同时,上半年资本消耗速度放缓,效益和质量得到提升。
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归属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40.11亿元,同比增长1.74%;拨备前利润555.30亿元,同比增长0.66%;ROA 0.84%,比上年提升0.08个百分点; ROE 13.76%,比上年提升1.18个百分点。
净息差下降、市场利率高企为营收下降主因
发布会上,方合英还回答了中信银行营收下降的原因。业绩报告显示,中信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5.80亿元,同比下降2.08%,其中实现非利息净收入270.86亿元,同比增长9.35%。中国网财经发现,半年报已公布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与光大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了0.22%、1.27%与1.35%。
方合英指出,今年股份制银行普遍出现了营收下降的情况,原因主要在于净息差下降与市场利率高企:上半年货币市场利率高企,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抬升,对同业业务水平影响明显;以及用市场化存款来填补一般性存款,带来成本相对提高。
非利息收入方面,方合英指出,前几年银行非息收入维持在30%~4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今年受政策和客观环境影响,增速下降明显。
业绩报告显示,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77%,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受利率市场化、“营改增”价税分离等因素影响,该集团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94%,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付息负债成本率为2.32%,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
对于营收未来走势,方合英认为,因为金融去杠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下半年,货币市场利率中枢高企等对银行营收影响还是存在的。
上半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
在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11亿元,比年初增加25.4亿,增长5.23%;不良贷款率1.65%,比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不良+关注”余额1221亿元,比年初下降27亿元;“不良+关注”贷款率3.95%,比年初下降0.39个百分点。
方合英表示,上半年,不良贷款、问题资产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有所改善,风险压力进一步释放。同时,上半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累计计提贷款减值损失214.7亿,同比增加16.8亿,增长8.48%。
中信银行副行长姚明表示,拨备是抵御防控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我行跟监管拨备要求保持一致性。同时这两年我行拨备下降幅度较低,反映出资产的可控性,资产质量逐步向好。
姚明认为,资产质量与国家经济金融形势是有关联的,取决于一个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银行自身的努力,包括资产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客户结构、行业结构,结构调整。“比如我行在强经济周期的制造业、批发贸易业、采集业等领域近两年都是在下降,产能过剩行业的占比也在下降。”
“从审批的情况来看,大量不良主要还是分行权限类审批,现在我行加大了权限管理力度,上收了二十个分行的权限。同时加大了考核力度和问责制度。”姚明表示,相信再经过一两年,资产质量逐渐好转。
(责任编辑:段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