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再度成为全球第一,这已是中国连续第五年获得这一殊荣。
然而,与中国专利高申请量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创新实力却没能获得同样的认可。“中国创新”究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什么水平?与美国等公认的创新大国之间的差距又在哪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超过了110万件,排名居全球首位。美国以约58.9万件专利申请位居第二,日本和韩国分别以约31.8万件和约21.3万件申请分列第三、四位。
虽然这已是中国连续第五年站在全球专利申请数量第一的位置上,但持续亮眼的成绩仍无法令关注中国创新发展的业内人士完全放心。
有意识有基础
普华永道思略特大中华区总裁徐沪初对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的事实并不意外,他强调,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指导和企业自身“觉醒”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企业对创新愈发重视,专利申请量也不断突破。毕竟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依靠低成本和传统资源消耗模式已经无法进一步实现增长,未来企业想要继续存活,必须依靠创新的动力。
在这一认知的指引下,徐沪初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在部分行业实现了发展的突破。比如通信领域的华为、工程机械领域的三一重工以及军工、航天及无人驾驶领域,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和进行的研究,水平都称得上是居业内前列。“我个人造访卡特彼勒、诺基亚等一些行业内的传统领先企业,近来他们都会主动询问同行业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显然,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他们已经将中国企业作为竞争对手。”徐沪初说。
德勤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也认为,现阶段,中国已经具备了发展创新必需的硬件环境,在人才积累和创新意识觉醒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他进一步阐述称,中国在工程、自然科学等领域具有高数量和高质量的人才储备;同时,中国企业、地方政府对全球先进学科、技术发展的动态关注度极高,且十分积极地与美国硅谷、以色列等以创新闻名的区域和国家进行互动对接,这为技术引进和技术落地开设了通途。
还需提升质量
然而,专利申请数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具有创新意识,徐沪初直言,就创新质量而言,中国创新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仍算中下水平。徐沪初分析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业转型起步和创新意识觉醒比较晚,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创新,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来赶上起步晚造成的差距。
此外,徐沪初强调,现阶段中国创新只实现了局部或行业突破,这股力量尚不足以支撑中国创新质量的整体提升。
而要想实现中国创新质量的整体突破,许思涛强调,必须从创新环境入手。他指出,目前创新思维、创新人才方面中国已经具有了绝对的优势,下一步需要营造创新的意识,即挑战权威的创新环境。“华夏文明强调和谐,而这恰是与创新精神相违背的,创新需要的是冲突。”
无独有偶,以色列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GeminiVC合伙人埃兰·瓦格纳就在分享以色列创新经验时,屡次对国际商报记者强调“挑战权威”这一创新精神。
他说,以色列作为一个拥有多个宗教圣地的国家,骨子里就不会躲避冲突,而此也正是实现并应用创新的另一关键所在。瓦格纳举例说,让以色列军事闻名天下的铁穹防御系统概念提出时也不被看好,并遭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否定,但提出者始终坚持并进行了实践,结果终于证明了他坚持的正确性。
(责任编辑: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