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三方面看供给侧改革 厉以宁陈锡文常振明把脉难点

  • 发布时间:2016-03-06 16:15:00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郑岚予  责任编辑:郑岚予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网财经

  编者按: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厉以宁、陈锡文、易纲、常振明许家印这五位全国政协委员,从各自角度就“适应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话题做了深入阐述。

  中国网财经3月6日讯(记者 郑岚予) 3月6日下午的全国政协记者发布会上,对今年两会的最热门词语,同时也是本次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几位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诠释的自己的观点。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供给侧发力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表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可以从需求方面发力,也可以从供给侧发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的更好。“困难有,大体是两大困难。”供给侧发力主要是通过结构性改革,厉以宁称:“第一个要调整结构,要关停一些企业。所以中央现在的政策是包下来,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因为职工生活有着落,经过培训可以重新到工作岗位。第二个困难在于补短板,补短板必须创新,也必须在结构上做一些调整。所以困难是有的,但我们有信心可以克服这些困难。”

  农业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的角度是农业,他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个人认为,农业角度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是三个重点:第一,努力追求粮食总供求的平衡,现在还有缺口,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提高和稳定的粮食产能。第二,品种矛盾比较突出,所以要加强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让它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第三,即使总量和品种都平衡了,如果价格没有竞争力,国际市场粮食依然会进来。这个意义上来讲,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科技创新能够推出更优良的品种,降低它的生产成本、提高它的效率。要进行农业组织创新,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基础要怎么通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怎么通过土地耕地流转集中去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

  国有企业中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认为,供给侧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在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中比较突出,比如在钢铁、建材、能源等行业供需不对称、产能过剩。常振明举例称:“去年我国生产的粗钢产量8.04亿吨,相当于全球钢产量的一半,所以钢铁价格持续下跌,许多企业出现亏损。”常振明指出,这些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投资大、企业负债高。所以国有企业相对比较集中。也就是说国有企业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低生产成本的任务十分艰巨。“怎么降成本?怎么降产能?我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在微观上我认为转变企业的商业模式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过去注重大规模生产,提高产能、提高产量。因为这样做可以减少单位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但是现在要去产能了。需要技术革新,增加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品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小批量灵活的生产方式来满足不同客户和市场的需要。”

  同时,常振明称,当现在互联网技术还有大数据技术也为企业转变商业模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手段。“我认为转变商业模式直接涉及到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的转变,这一点尤为重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