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2月15日讯(记者 张润琪)日前,南京医药拟投资开展“互联网+药联体”智慧零售项目,以此扩展主营业务规模和增加经营利润。但是,业内人士对于企业最终能否实现“院内开方、院外取药”有所质疑。
南京医药昨日晚间公告称,拟与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及相关技术公司战略合作,并投资4440万元用于智慧零售所需场地租赁和自助售/取药终端设备费用(含设备运行维护维修费),开展“互联网+药联体”智慧零售项目。南京医药二级全资子公司徐州市广济连锁药店有限公司(“徐州广济”)作为“互联网+药联体”智慧零售项目主体,在徐州市鼓楼区开展项目试点工作,以此进一步扩展南京医药在徐州市及淮海经济区主营业务规模。
资料显示,上述项目具体投资内容为徐州市鼓楼区选定徐州部分三甲医院,以及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社区等责任主体,作为售药试点单位放置智能药柜,同时依托处方流转软件系统,实现院内开方-院外取药-在线支付-智能药柜取药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对于项目效益预测,南京医药表示,在假设相关政策延续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相关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经评估测算,通过五年运营周期,“互联网+药联体”智慧零售项目五年预计可累计实现约10亿元营业收入和2600万元经营性利润。此外,南京医药预计该项目对2019年度经营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网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南京医药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同比增加,但净利润增速同比放缓。数据显示,南京医药2017年前三季度和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204.53亿元、225.96亿元,同比增长3.71%、10.48%;净利润分别为1.74亿元、1.97亿元,同比增长34.83%、13.74%。
南京医药也对项目风险做出提示,称目前国家对于网络销售处方药存在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该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延续性风险。
鼎臣医药咨询创始人史立臣分析认为,南京医药该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实现“院内开方、院外取药”。“目前有部分企业都想推动这种项目,但最终无法实现处方从医院出来这个问题。”南京医药如果可以成功开展该项目,其管理模式可能会类似于“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是指医疗机构通过契约形式,在药房的所有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将其药房交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风险的医药企业进行有偿的经营和管理。托管方接管医院药品采购、配送及日常管理。
2018年1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药房托管禁令首次上升到国家层面。
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致电南京医药,截至发稿,对方电话无法拨通。
(责任编辑: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