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全面启动。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万里行”筑起诚信长城,是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道德信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是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条件,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坚实根基。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然要建设和发展更高水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文明兴衰的高度,就诚信文化、诚信精神、诚信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诚信文化。近年来,中央对社会诚信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相继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从多个方面强调了诚信、公信力和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实施,黑名单制度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基本完备,联合惩戒的范围和成效不断扩大……“信用中国”建设进入快车道,步入了全面深化、合力推进的新阶段。
但也要看到,目前信用缺失仍是我国发展中突出的“软肋”,以次充好、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骗保骗贷、学术不端等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也降低了经济社会活动的效率,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必须在推动信用建设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要进一步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公开水平,健全法规制度,加大联合奖惩力度,不断增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刚性力量。同时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宣传实践中涌现的一批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用楷模的力量引领道德风尚、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本报今日起开设“诚信建设万里行”专栏,报道各地各部门在信用建设方面的实践,也曝光一批失信典型案例,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