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日前主办的2017债券年会上表示,未来中国受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影响会减小,不大可能再出现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人民币汇率和资本流动压力比较大的格局。因为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已经保持了基本稳定,资本流动的基本格局和汇率的总体态势受外部影响会比过去小很多。
连平在做“国际货币政策转向的全球效应”主题演讲时,先是分析了国际货币政策的转向。在他看来,目前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政策越来越趋向于鹰派。比如,美国已经非常明确今年还会加一次息,进入缩表,只是没定时间表;加拿大最近加了一次息;欧元区目前已经有倾向未来既要加息还要缩表。总体来看,未来半年或者再长一段时间,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转向,或收紧,或从原来的量化宽松、极度宽松的刺激政策进一步退出,这对全球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连平认为,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水平来说有所恢复,IMF也小幅上调了2017年的预测,但是依然还有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低增长、低通胀的状态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是货币政策要进行转向的重要基础,这种情况也必然会制约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步伐和节奏。
连平把全球货币政策的转向对全球带来的效应进行了梳理,其结论是,总体转向对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地带来影响。具体说来,市场对美联储紧缩政策的预期会比较充分,其政策效应已呈明显递减;欧元区趋紧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的溢出效应也有限。因为欧元区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远低于美国,而且面临一系列新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英国脱欧、困扰欧洲金融业的债务问题、财政政策不统一、人口老龄化困扰等,所以,其溢出效应是有限的。
虽然全球货币政策转向过程中带来的全球溢出效应跟过去相比有明显的减弱,但绝不能掉以轻心,仍需各国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加强了资本流动审慎管理,使得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了阶段性的相对平衡状态;另一方面,推出了逆周期调节因子,这对市场汇率变化的预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措施的调节下,我们看到了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这种态势在未来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之后必然产生溢出效应,对人民币汇率还会带来影响。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会出现一种跟2013—2015年有点相近的双向波动、基本稳定的状况。
连平称,这种态势持续的时间越长,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就越大,就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责任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