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6月20日讯 今日,“2017陆家嘴论坛”于上海举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总精算师张远瀚表示,保险业的转型和升级,可以从创新产品服务、改进经营模式、强化管理方式三方面着力。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的阶段,社会对保险的需求进入了快速上升期,但是保险保障的供给还相对落后,近年来个别公司、个别产品脱离了保险保障的实质,伤害了金融和经济秩序,这些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大力度,提升保险服务社会的供给能力,缩小保障的缺口,另一方面抓好金融风险的防控。保险业一直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成长和发展,在保险业同仁的努力下,保险已经在普通民众的生活里扎根,行业主流公司、行业管理不断进步,引领行业不断发展。与保险业成长、伴生的是经营较为粗放、带来的风险和如何发展的困局。近期一些公司出现了产品乱象和投资乱象,表面上看可能是一时的问题,但是与行业存在的较为粗放的经营方式密不可分。近期行业部门及时出手,另外也要我们转变经营的方式。如果经营方式不转变,经营将大起大落,保险同仁们对这些都有清楚的认识。
我们应该抓住对保险业有利的时期,主动摒弃较为粗放的经营方式,主动总结,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转型和升级。今天上午周行长说银行业引进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经营模式,管理经验,我也契合周行长,保险业的转型和升级,可以从创新产品服务、改进经营模式、强化管理方式三方面着力。
这几年保险在风险保障领域迅速发展,既受益于客户购买力和保险需求的强劲增长,又得益于利率市场化提供的有利环境。但是与社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保险需求相比,保险供给缺口还在扩大,产品是保险服务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跟国际市场比,我们产品的价格还比较高,客户保障的获得感低,从市场内部看,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一些业务上价格竞争激烈。我们可以从社会大众的需求出发,用更有效的方式,提供客户满意度高的产品和服务。在我们熟悉的个险业务领域,可以提高保障额度,降低营运成本,增强产品价格竞争力,在健康、养老等领域可以根据我国国情,打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在服务方法上,可以通过网络、数字化手段,直联客户,既降低成本又提升客户满意度。在服务广度上,可以主动与社会保障机构对接,建立更强的、普惠民众的保障网。在支持实体经济上可以通过建立对中小企业全方位的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转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在健康养老等领域,现在规模仍然很小,产品和服务仍然匮乏,可以通过针对百姓现实的需求,找出关键问题,借鉴成熟市场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形成突破,打造出价格适宜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创新反过来会激发更多的保险保障需求,带来更有效的成长,我们产品和服务创新也会对经营管理形成更高的挑战,促使经营管理升级。
我们保险业务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上个世纪末从国外引进的,引进后简单模仿居多,真正消化吸收和跟进学习不够。业务以规模为导向,规模的增长多数用更高的费用和更多激进的产品驱动,低层次竞争比较普通。有的业务只复制其形、粗放、高速增长,经营机制脆弱,周期性大起大落;有的业务未与国际先进的经营方式与时俱进,长期处于红海竞争,简单的模式照搬带来的结果是,对保险规律的认识不全不透。
信息化、智能化现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太保寿险在过去五年进行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转型升级,公司内涵价值稳步提升,各项经营指标明显改善,保险业需要抓住机遇窗口,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解释,主动求变,利用新科技优化打通各经营环节,降低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的不匹配,让产品和服务更加有效,经营方法更加精准,盈利模式更加清晰。
保险业保险的收益有的甚至超过保费,都通过保障还给客户,所以在关键经营环节上管理不到位,可能带来利润的偏离。强化管理在保险中的作用,不是说要脱离经营管住企业,而是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在重要的环节上,从保险客观规律出发,形成共同认识,建立标准机制,利用数字手段建立有效的全方位常态化的管理方式。区别对待不同的情况,在较为成熟的业务上实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竞争力。在经营较为初级或者新兴的业务上建立健全管理的逻辑体系,让经营更有章法,引领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改革升级不会一蹴而就,会面临许多内外部的困难,我借今天早上周行长的一句话“我们要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今天上午黄副主席有了一句话,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共同专注保险主业,践行保险姓保的使命,推动产品和服务经营模式的升级,打造专业经营能力,提升保障供给,发展人民需要的保险,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谢谢。
(责任编辑:郭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