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6月19日讯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在某论坛上表示,保险资金在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表示,国内外实践证明,保险资金作为期限长、规模大、来源持续稳定的资金,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为最主要的长期资金提供者。在我国,近些年来,随着保险资金累计规模的快速增大,保险业紧贴国家战略、民生建设和行业需要,发挥长资金、大资金、稳资金的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场的高度重视。保险资金和养老金是金融市场主要的长期资金持有者和供给者,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过14万亿元,其中八成以上为寿险资金,平均期限超过10年,总量近12万亿元。各类养老金合计规模7.5万亿元,其中可投资规模在4万亿元左右。可以说,保险资金是中国金融市场长期资金的最大持有者和提供者。此外,保险资金也是银行中长期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目前有2万多亿元的保险资金存在银行,其中一半以上为5年期协议存款,其余多为定期存款,同时还持有1.8万亿元的金融债。可见,保险资金在国民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和投资工具的日益丰富,分散化、多元化、国际化配置趋势已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的主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建设。截至2017年4月末,保险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占比14.98%,债券占比33.42%,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2.7%,另类投资占比28.4%,其他投资占比10.52%。综合看,保险资金以四种途径参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一是通过银行存款转化为银行贷款对实体经济间接融资;二是通过购买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直接融资;三是通过股权、债权、基金等方式对实体经济项目融资;四是通过回购、拆解等方式对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仅从项目融资看,近十余年来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信托计划、私募基金等方式投资实体经济超过4万亿元,投资领域涉及交通、能源、市政、环保、水务、棚改、物流仓储、经济适用房、工业园区等,如京沪高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上海市博等重大项目,都有保险资金的身影。保险资金在支持国家战略实施上也做出积极贡献,截止2016年末,仅从项目融资看,保险资金投资“一带一路”、绿色金融、长江经济带、棚户区改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领域的资金分别达到5923、5258、1509、989、736、276亿元,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成为价值的发现者、引领者和创造者,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新国十条”等重要文件中,都对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方政府也将引入保险资金纳入重要工作日程。2017年5月4日,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促进保险业持续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文件中提出很有创新性举措,包括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医疗、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发起设立债转股实施机构、专项债转股基金和产能并购重组基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和不良资产处置等特殊机会投资业务;鼓励保险资金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区域发展、城市群建设、军民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支持保险资金积极参与PPP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文件还提出一些支持性配套措施,如适度放宽相关投资条件和标准。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尽快将这些措施落地,是保险资金当前的重要任务。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将处于新常态,深化改革、加快创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是主旋律,保险资金要善于抢抓机遇,搭上国家改革创新发展的顺风车,积极参与,乘势而上,在诸如“一带一路”、“城镇化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区域发展等战略实施中实现服务国家发展、体现自身价值和行业价值的目标。2016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规模突破3万亿元,资产规模突破15万亿元;2017年,预计保费规模达到3.5-3.7万亿元,资产规模达到17-18万亿元。到2020年,保费收入规模有望达到5万亿元,资产规模达到30万亿元。2017年-2020年,预计新增可运用保险资金累计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庞大的资金规模需要得到有效配置,才能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维护好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对实体经济和民生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郭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