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将齐聚北京,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点领域展开讨论,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进展,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商深化合作举措,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自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和地区组织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纳入或体现在有关决议或文件中,形成广泛国际共识。“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产能合作和工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成立并投入运营,一大批标志性重点合作项目和工程建设取得早期收获,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正在惠及世界,是通向共同繁荣之路。
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仍未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增长乏力、贸易投资低迷,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社会矛盾激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因素增多。“一带一路”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合作共赢、联动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目标,以“五通”为重点开展务实合作,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消除贫困、保护环境放在优先位置,主动对接国别、区域发展战略和全球发展议程,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愿望,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可行的中国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共同发展和世界经济平衡、联动、强劲、包容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是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世界各国共同受益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过程中将更多地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而不是只顾自身利益。那些指责中国借“一带一路”向外输出落后产能、转移污染、抢占资源、构建势力范围等的奇谈怪论,不仅罔顾事实,而且别有用心。事实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融入全球经济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中国的优势产能、先进适用技术、大型工程建设能力、可靠的融资来源、庞大的市场规模,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和无限商机,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工业化步伐、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来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新常态,企业走出去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步伐明显加快,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且有利于合作伙伴与中国优势互补、加快自身发展。因此,共建“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是合作共赢、造福各国人民的义举。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建设资金短缺、技术和经营缺乏的背景下,此次高峰论坛将为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各国搭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通过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进一步凝聚共识、推进合作,中国将与沿线国家一道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共同开启经济全球化的新征程,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将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切实推进规划落实,制定出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创新合作模式,完善配套服务,统筹协调推进,重点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支撑等战略性优先项目,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多搞一点早期收获,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大目标携手前行。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