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14日讯(记者 马玉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小到日用商品的质量,大到国家的质量技术基础,质量问题已成为老百姓普遍关注、国际社会也关注的问题。14日上午,全国人大新闻中心首次以“质量提升”为主题召开记者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就相关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摄影 中国网高聪)
支树平表示,要把质量提升的具体行动组织好,“找准着力点、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抓住各地的主打产业、主打产品提升质量,今年将再抓10类大家关注的消费品;抓住标准、提升标准,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运用各种质量方法手段提升质量。
去年马桶盖等10类重点消费品合格率提升5.2%
针对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消费品质量问题,支树平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消费品质量稳中有进,2016年10类重点消费品合格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电商产品质量也提升了11个百分点。
据悉,质检总局2016年针对消费者关注度高的产品组织质量提升行动,包括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10种消费品。
支树平指出,2013年到2016年,产品质量都稳定在90%以上,2016年达到91.6%。一些重要产品质量都有明显进步。“去年抓10类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这10类重点消费品合格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此外,出口工业品这两年因为质量问题被退货的批次也在下降,去年退货批次下降了13%,金额下降了19%。
2016年网购商品抽检合格率不到七成
关于网购商品的质量,支树平坦言“和线下存在一定差距”。去年质检总局抽查了6890多批网上样品,不合格2122批,合格率仅为69.2%,不到七成。
支树平介绍,质检总局也会组织“神秘买家”,在网上买一些样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就公布、下架”。他表示,质检总局已成立电子商务质量安全标准委员会,立项了一批标准,形成过滤体系;同时进行商事认证,与阿里巴巴、京东等7家电商的部分用品库对接,去年已经有102万项交互信息。对于新生的电商,质检总局也在帮助他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对产品生产集中、假冒伪劣多的地区集中整治
年初,关于福建莆田假鞋交易的报道曾引发广泛关注。支树平在发布会上也指出,要紧抓质量的攻关和整治,对一些产品生产集中、假冒伪劣又多的重点地区实行区域整治,搞集中整治、挂牌督办。
“比如某个地方生产的某类产品比较多,但假冒伪劣的多或者质量不高,我们就要挂牌整治。”支树平强调,必要时可以约谈当地的负责人,进行曝光、“亮黄牌”。对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更是坚决打击,毫不留情,抓好质量整治和专门治理。
回应台湾商品不合格率高:食品安全问题一视同仁
质检总局今年公布的一月份未予准入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未予准入的403批次食品、化妆品中有175批次来自台湾地区,包括167批食品和8批化妆品,不予准入占到43%以上。而2016年有722批来自台湾地区的食品和化妆品未予准入,约占全年总数23.7%。台湾商品质量问题也成为本次发布会的焦点。
支树平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上一视同仁,与来自其他地区的产品一样,不符合大陆食品安全标准的一律不得入境。
而对于台湾商品未予准入比例较高,他也作出相关解释。首先,台湾地区进入到大陆的食品、化妆品批次多、品种也多。“因为批次多,数量上也显得多一些。”同时,大陆和台湾地区在企业标准执行上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发现,未准予入境的台湾食品中,在食品标准上有差异,大概有30%的食品添加剂或者新食品原料的使用和大陆不太一样。”支树平说。
中国质量技术基础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大
近年来,海淘等购物方式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在支树平看来,国产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建设的确存在短板,而背后的质量技术基础差距是更为深层的原因。
支树平介绍,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是国际通行的概念,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和国际先进水平比,我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比如计量,我国被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在国际上虽然排到第四位,仅为排名第一位美国的53%。国际标准这么多,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才刚刚接近1%。认证认可刚实现新的突破,发光二极管(LED)认证是首个由我国引领制定的国际认证制度。”
他强调,质量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质量技术基础的差距,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才刚刚接近1%,抓质量必须从质量技术基础抓起。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和交通、通讯、水利、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一样,要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加快建设。
(责任编辑: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