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7日讯(实习记者 董文博)“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但已经出现了过度金融化、过度房地产化的风险。”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在7日第六届中国投资者大会上表示。
范剑平称,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很多调整,“稳中求进”提高的高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这四个字中“稳”是主基调,大局要在此前提下关键领域才能有所进取。
“从表面上来看2016年中国经济很平稳,三个季度GDP增长都在6.7%,但是平静的水面下却是暗流涌动,原因就是6.7%的增幅并非是靠实体经济、靠供给侧改革取得的,很大程度是靠房地产和金融,而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过度金融化、过度房地产化的风险。”范剑平如是说。
金融业一业独大 并非发达而是“虚胖”
范剑平介绍,美国、英国作为世界上金融业最发达的国家,金融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部GDP的比重是7%左右。
而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13年超过了美国,2015年达到8.5%, 2016年已经超过了9%。范剑平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国家金融业一业独大如此大的程度,这不是金融业的发达,而是虚胖”。
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明显 技术储备缺乏成发展“拦路虎”
房地产方面,范剑平介绍到,中国2016年的贷款几乎都给了房地产,仅在2016年上半年,每月能提供给老百姓买房的贷款约为4~5千亿,但实体经济的贷款仅为1千亿,这种资金脱实趋虚在2016年非常明显。究其根本原因,是“投资回报率下降太明显”。
范剑平解释到,投资回报率下降明显是因为成本上升快,与此同时科技进步落后、资金过剩、技术短缺。“一个国家遇到危机后搞刺激政策,印钞票有必要也很容易,但这能否刺激经济复苏还要看能不能和经济相结合。如果和新技术相结合形成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经济就会复苏”。
范剑平表示,中国流向科技研发的资金始终不足,“十一五规划称企业用于科技规划要占到GDP的2%,但只完成了1.75%,十二五规划称要达到2.2%,却只达到了2.1%。这十年中国流动性泛滥,但对科技研发该投的钱没有投出去,制造业就出现了技术升级的青黄不接,缺乏新的技术储备,这就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 基本货币投放和信用货币创造双紧缩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重要位置,下决心处置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范剑平对此表示,2017年国家更多的风险点在金融的其他领域,也包括房地产领域。对任何一个金融和房地产管理层来讲,2017年必须提高监管能力,做好思想准备,可能会发生区域性、局部的金融风险,但是一定要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为了做到这一点,2017年货币政策要回归稳健中性。范剑平表示,过去这么多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叫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稳健,而是稳健中偏宽松,但今年这是党中央的决定,货币政策要回归稳健中性,要调节好货币闸门。
在演讲中,范剑平还提到,2017年对证券市场、资本市场来讲,很可能是资金荒。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两大渠道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外汇占款。目前官方外汇储备增长到近4万亿美元,基础货币过多投放虽然尽量对冲,但仍然偏多。而在信用货币创造中,土地作为自然资源被货币化,房地差在信用货币创造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从宏观政策角度讲,外汇占款和房地产投机被抑制造成了双紧缩,但不会搞紧缩性政策,这给投资者留下了空间。”范剑平说。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