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
中国网财经10月28日讯(记者 胡爱善)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27日-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在论坛上表示,移动支付正在逐步改变金融服务和金融生态环境。
王素珍指出,当前移动支付成为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入口,基于科技创新驱动、金融服务变革,以及移动支付的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呈现出普惠化、生态化和数字化三大发展态势。
一是我国金融服务呈现普惠化发展态势。众所周知,我国金融服务的发展不够均衡,我们就拿信用卡的人均持有量作为例子,2015年,我国人均信用卡的持有量是2.29张,发达的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产品的提供都比较充分,欠发达地区的网点和产品无论是数量还都差得很远。从市场规律看,这有一定的必然性,从长远看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均衡发展,将制约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容量的增长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移动支付能够大大拓展金融服务市场的深度和光度,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强的成长和更广的空间。依托手机的移动支付在解决新不对称的问题上具有其他支付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偏远地区依靠手机享受金融服务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距离几十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而极大地节约了金融服务成本。
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使得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只需打开手机的APP就可以办理付款、理财、转账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享受到与发达城市的消费者几乎是一样的、无差别的金融服务,缩小了与发达地区消费者在服务可选择性、及时性,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有利于推动实现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
二是我国金融服务呈现生态化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提高和财富积累,社会对于资产管理和理财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通过投资理财进行资产增值保值的意愿大大加强,针对这种市场变化,市场主体推出的金融产品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分类化。另一方面,使分散的个性化的小微市场需求,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集聚起来成为可能,形成新的金融服务市场。比如互联网理财、众筹等新兴业态,极大地丰富了金融生态,移动支付随时随地场景化、互动、高效、低门槛等特点,以及用户基于手机的一些行为特征,使金融服务更多地呈现出互联网化、移动化。而移动运营商、手机厂商、金融科技公司等通过移动支付进入金融领域,不仅仅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支付创新和便利,也激发了各类围绕支付的增值服务创新,丰富产业链的内涵和价值,加速了原有的金融服务生态的变革和改善。
三是我国金融服务呈现数字化发展态势,移动支付具有转移资金的基础设施功能,但移动支付作为数据平台的基础设施功能更加突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领域、多维度的数据信息平台,每一笔支付都对应着很多交易信息,比如时间、地点、交易主体、标的、支付方式等等,可以为网络征信机构提供研判用户信用水平的大数据。从而对用户进行风险素描,克服信用数据缺失导致的融资效率低、风险控制难等问题,促使金融服务产品回归到数据产品的本质。此外,移动支付的发展,逐步改变和影响着货币使用环境和形态,成为数字化货币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从未来发展看,数字货币的应用将和移动支付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并行发展。
(责任编辑:胡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