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9月23日讯 今日,以“新金融、新理念构建”为主题的2016博鳌观察创新金融峰会在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论坛上表示,金融的本质就是服务大众,普惠应当成为新金融的核心内容。
李扬表示,普惠金融有四个要点:第一就是平等,应当说过去是不平等的;第二应当是商业可持续;第三应当是风险可控;第四是成本可接受。我觉得具有这样四个条件发展起来的金融才应当是普惠的。
以下是演讲实录:
李扬: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这样一个老朋友的老圈子里同大家讨论问题。
周文重秘书长给我们的题目是讨论科技,我也参加过很多关于金融新科技的讨论,我总的感觉,中国这个事情不太落实,刚才特别听了梁先生谈到的新加坡情况,确实有点汗颜,中国最近在谈绿色金融,大家知道中国是最不绿色的,但是我们的绿色金融债券现在世界第一,刚刚我们也注意到,李东荣行长用了“数字金融”这个概念,逐渐有点儿想取代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意思在,原因很简单,互联网进入金融领域,大规模对金融领域产生了冲击,但是在中国变成了另外一种意思的东西,而且我们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互联网金融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稳定的金融业态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炒翻了,以至于现在我们回头要重新收拾它,我讲这样一个引言,主要的意思是说我参加过这么多讨论之后,我感觉到我们时刻不能离开金融的本质就是服务大众,因此我今天想谈的主题和李东荣行长的主题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普惠应当成为新金融的核心内容。
大家知道,金融业一直是名声不好的,我虽然学金融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名声不好,人家说什么是银行家,银行家就是在大晴天把雨伞借给你,雨天又逼着你还回来的人,所以金融一直是为富人服务的,这也很自然,在自然经济社会,在工业化社会的时候,它确实如此,但是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后工业社会,这个时候我们确实是要考虑金融的服务对象问题,考虑金融的样态问题。
刚刚说到普惠,李行长已经讲得非常周全了,大家一讲到普惠的时候,会有一些错误的观点,比如贷款难贷款贵,这是国有金融要解决的问题,甚至有些人说所谓普惠,就是说每一个人只要有金融需求,就应当得到满足,这肯定不是普惠金融的概念,因为金融到底还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业,对风险的管理还有它的要求。在我看来,普惠金融有这样四个要点:第一就是平等,应当说过去是不平等的;第二应当是商业可持续;第三应当是风险可控;第四是成本可接受。我觉得具有这样四个条件发展起来的金融才应当是普惠的。
我觉得到了今天我们谈普惠金融,特别是我们结合新科技来谈普惠金融,是因为普惠金融这样一个新概念,在今天真正有了实现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我们先说必要性。金融搞了这么多年,如今怨言甚多,我们知道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是最快的,世界历史三百年来没有这段时间这么好,一直到危机结束,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也就是在这二十多年里,全世界的不满也是最多的。大家都知道,在前几年有一个风靡全球的书《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说的就是在普遍繁荣的这样一个迷雾下,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不公平,所以解决公平的问题就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所谓失业也不是失业之后第二天就饿肚皮的情况,而是在物质普遍丰富的基础上不公平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注意,大家知道著名的经济学斯迪格勒(音)最近在讨论政府干预的问题,如果说经济学所假定的那些前提都在,那政府干预是没有必要的,但问题就在于,那个前提里就含有不公平,有含有剥削的因素在,所以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这个不公平、这个剥削因素就存在在金融领域,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大家能够接近金融资源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于是就先天的决定了一些人就要贫穷,一些人就越来越富,一些人就越来越贫穷,这个问题其实大家不妨想一想,二十年来世界各国的骚动、社会动荡无一不与不公平有关,所以我们为了使得这个社会更加安定,我们要解决不公平问题,而不公平问题的核心是金融公平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是非常突出的。
另外,我们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从前年开始中央和国务院强调一个概念,就是一个可获得感,可获得性,这个概念提出其实背后的词语就是说我们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成绩巨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他获得了,或者说公平的获得了改革的成果,如果这个可获得感问题不能够有效的解决,再好的改革方案都不能有效的实施,再好的改革方案,取得再大的经济成果,都不能使得我们社会安定、平和,所以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很突出的,而可获得从经济因素讲第一位的恐怕就是可获得金融资源,可获得金融服务,我觉得这样一些因素,金融应当成为服务于每一个人的理念都提到了我们面前。
现在已经有了服务于所有大众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是科技给我们创造的,我们知道一讲到为普通大众服务的时候,信息的获得问题、风险的管理问题等等都会被作为一个不能够服务大众的口实提出来了,但今天在金融科技大规模发展的今天,这些口实都已经烟消云散了,今天基于大数据,基于云计算,信息是可以获得,并且可以处理,并且能够产生出有意义的数据的,你要说这样一些信息很庞杂,不好处理,有标准化的信息、非标准信息,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技术,这样一些计算技术使得我们可以识别各种结构性的数据,非结构性的数据,从中找出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总之,我们现在科技的发展,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原先我们不服务于普通大众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障碍都基本上扫除了,刚刚几位演讲者其实已经讲到了这方面,所以我们现在在服务普通大众,把普惠作为金融业的核心概念已经有了现实的条件。既有需求又有条件,所以我觉得下一步我们的新金融的一个核心概念就应当是普惠。
说到普惠,我们还是容易陷入原来的概念,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搞一些产品,办一些机构,开发一些市场,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核心概念要树立普惠金融是个新体制,它是金融业发展的新阶段,而且它应当是全面的服务。我大致可以梳理一下,这种服务应当说从最原始的初端到最后的高端,所谓最原始的初端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接近金融的资源,再贫穷的人总会有货币的收支,再贫穷的人总会有一些货币资产会在手中存放,于是我们的普惠金融体系就应当提供各种各样的,让人们得以有效的处置自己储蓄以及闲置资金的手段,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中国办普惠金融的第一件事是要普及那些传统的老的金融基础设施,让穷乡僻壤的百姓能够不需要翻山越岭就能获得金融的服务,就能存款。
第二个方面就是与我们普通百姓关系非常密切的,除了我们纯金融意义的存贷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资金发放,有很多其实是涉及到我们的财政领域,涉及到我们民政领域,涉及到社会一些公共服务的领域,比如说养老金的领取,比如说医保,比如说各种各样国家的信贷、国家的补贴等等,现在我们没有一个有效的系统来发放,所以我们现在社会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中央拿出非常多的钱,最后落不到应当享受这些政策的人头上,我们的金融、我们的普惠金融应当完善承担这个功能,让它有支付的功能,让它有结算的功能,让它能有使得自己的意愿上达中央,中央的政策以及他资金的流动能够不折不扣的到应该到的人手里去,这个系统我们显然不具备,有了这些一些基础之后,我觉得普惠金融的概念就可以进入贷款领域了,因为有这样一些基础之后,我们可以获得从事贷款的各种各样的有效信息,基于这样一些信息,我们就可以来提供使用者各种各样的需求,他可能会有做小生意的需求,可能会有从事小的投资的需求等等,我们就可以提供了这样一些需求,基于刚刚说的这样一些数据的基础上,这些需求是比较容易满足的。
再一个领域就是保险,讲金融我们比较容易简单化认为就是银行存贷,其实大家看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金融机构实际上是保险,就是它在整个金融资产中占的比重最大,最古老的金融机构也是保险,因为保险渗透到普通百姓,它贯彻的是一种合作原则,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这方面没有普惠,我们的保险变成了今天富人的游戏,所以我们的普惠金融就要大力的发展保险,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这两年整个金融系统发展最快的其实是保险,这种发展很快是对过去的一种缺漏的一个填充,一个弥补,我们还渴望在今后的时间里,保险业比其他的金融业发展更快,在发展更快的背景下,千万不能忘了那些普通大众的保险需求,我经常会举这样的例子,我们和保监会有长期的合作,一开始我们所涉及的人寿保单拿到农村去的时候,一家人不可能买一份完整的保单,他必须把一份保单分给两家人去买,当然现在这种问题都解决了,都是在逐渐的普惠,如果说我们把这样一些领域都覆盖到的话,那么普惠金融就有了非常好的基础,现在谈到了这样一些高大上的东西,区块链、产业链金融等等,应当说就是比较容易做到了。
总之,现在世界在变化,经济在变化,金融也在变化,金融变化的冲击力来自科技,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冲击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初心,我们的初心、我们的金融本质上是为人服务的,为每一个人服务是我们新金融的核心内容,谢谢!
(责任编辑:毕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