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物不准私自买卖的年代,他却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国际拍卖公司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时,他创办的保险公司又大胆闯入养老产业
他创办的三家企业,横跨金融保险、艺术拍卖、物流领域,均已成为行业翘楚。
他,就是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东升
01
1957年,陈东升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县城。
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陈东升总是自己想办法打工赚钱。小一点的时候,他就割青草卖钱,做小工,捡砖头;再大一点就给猪喂饲料,清扫猪圈。每到春节,他就把县城里养的猪押运到武汉赚钱。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陈东升的学费就是这样赚出来的。
在母亲眼里,陈东升是个吃苦懂事的孩子;在同学们的眼里,陈东升则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王。当时,陈东升的同学有一个妹妹,因为腿不好不会走路就没有上学。陈东升得知之后,每天坚持去给她辅导功课,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直到毕业还委托别人继续辅导。
1972年,《湖北日报》纪念“六一”儿童节专版上,刊登了陈东升多年帮助残疾同学学习文化知识的事迹,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那一年,陈东升15岁
02
陈东升从小就有一个很坚定的目标,一定要上大学,一定要走出去。
1977年的冬天,中国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有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这时,高中毕业后做了四年农工的陈东升,也迎来了一个命运转折的机会。
在中国的腹地,有一所大学被称为中国最美大学——武汉大学。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陈东升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妙的四年时光。
陈东升大学时期,正是处在中国改革开放80年代,开启改革的思想解放的前哨,各种流派、讲座应接不暇,知识扑面而来,就像春风扑面般。陈东升沉浸其中。
(武汉大学)
03
1983年,陈东升从武汉大学毕业。临行前,平常温文尔雅的他却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情。他买了一套锤子、凿子,登上武汉大学的珞珈山,挑选一块大石头,在上面凿出了一个“始”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青年陈东升对自己的激励,他下定决心到北京去,干一番大事业。
多年后,陈东升再次回到母校,踏雪寻石。在珞珈山顶的树林掩映中,找到了这块曾经寄托着他对未来无限向往的大字。
这是1986出版的第八期《红旗》杂志。在这一期《红旗》杂志上发表了陈东升撰写的文章《掌握国际市场变化的新趋势》。
《红旗》杂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政治理论刊物,当时很多做研究的人一辈子的最高理想,就是在上面发表一篇文章。这也是陈东升曾经的梦想。毕业三年后,陈东升梦想成真。这一年,陈东升28岁。正当他以为自己今后将会继续做研究,成为一名经济方面的专家的时候,命运却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
04
1988年,陈东升被调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管理世界》杂志任副总编,刚上任他便开始谋划大事——创办“中国500强”企业评选活动。
就这样,陈东升带着借来的3400块钱,开始一步一步的向目标靠近,到统计局找数据,到媒体上发新闻稿,一个原本并不被看好的评选活动硬是让陈东升搞出了惊天动地的声势。
由于评选中国“500家”的成功,《管理世界》杂志在社会经济学界名声大振,陈东升乘势追击,接着又举办了“中国工业四十年”成就展。
那一年,“中国工业四十年”成就展成为建国40周年最重要的活动。
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陈东升积累了声名,也让他认识了大批企业家,看到了民族企业创造的一番新天地,同时也看到了国内大企业跟世界大企业间的巨大差距。
陈东升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事业发展的未来。此刻,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在陈东升的心里开始涌动。
那一年,陈东升33岁。
05
1992年,中国发生了三件大事。一,邓小平南巡,终结了意识形态的争论,改革开放成为全民共识;二,《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两个文件颁布;三,年底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两个文件的颁布开创了自由创业的时代,人们有了创业的想法就可以白手起家,筹措资本,开办企业。因为这两个文件,国内迎来了真正的创业时代。
在这一年前后,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创业,其中的佼佼者包括陈东升、田源、毛振华、郭凡生、冯仑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92派。
下海创业的机会有了,但最终究竟从哪个行业开始,一开始陈东升却没什么方向。但有一条,他坚信不疑,“今天发达国家火的,明天中国一定会火”。
06
80年代,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参考消息》是陈东升每天必做的事情。
在一次《新闻联播》最后五分钟的国际新闻里播出了一段拍卖的画面,这给陈东升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在陈东升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当陈东升决定下海创业的时候,这颗种子开始发芽,陈东升有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匪夷所思的决定,创办一家拍卖公司。
北京东三环的长城饭店,1992年春天,陈东升从这里开始了嘉德拍卖的创业之路。
嘉德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字头的拍卖公司,这让陈东升油然升起一种得意感。但是,从公司成立到第一场拍卖,一年的时间,公司不但要付房租、付工资,还一分钱没有赚,赚钱的压力和急迫让陈东升坐立不安。
听友人说,武汉某个大学有一批老货,陈东升交20万,可以卖100万。可陈东升20万现金买回来,一鉴别却说是假的。他又请来几位专家鉴定,得到的回答都一样:假的。还没赚钱就亏了本,这对陈东升的打击是巨大的。
紧张筹备了近一年,1994年3月27日陈东升和嘉德终于迎来了首场拍卖的日子。当时,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报道了那场拍卖的盛况。
嘉德的第一场拍卖成交额1400万元,一炮走红,大获成功。
1995年10月30日,在日本NHK播出的一档介绍亚洲杰出成就人物的栏目中,当被问及为何在一个困难重重,不太可能实现的情况下,选择拍卖行业时,陈东升这样回答:“我是学经济学出身的,我们的专业手段就是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以此作为雷达或者探照灯来扫描中国当下的经济市场现状,看有没有什么地方还是盲点。无疑,公开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拍卖的方式,是一个巨大的盲点,我就不加思索地扑上去了。”
当时,NHK给这期节目起名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操盘人陈东升》。
07
从1992年到1996年的4年里,嘉德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创造了业内一个又一个第一。1994年,陈东升又和弟弟陈平联手创立宅急送快递公司。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陈东升心里始终有一个放不下的梦想,那就是创办一家股份制的保险公司,让它发展成一家全球500强的企业。1992年,陈东升正式向人民银行递交了筹建股份制保险公司的申请。但是等了几年都一直没有得到批复,这让陈东升倍感着急。
那几年里,开始申办的十大股东里有六个因为各种原因先后变卦,进行申批的人民银行领导也换了三任,而陈东升却始终没有放弃。
1995年10月3日,北京。那天晚上,陈东升正开着一辆车漫无目的地在长安街上行驶,正当路过天安门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东升同志,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党组通过了泰康人寿的创办申请。”这突如其来的电话让陈东升又惊喜又意外,因为这个电话他已经等了4年。
1996年8月22日,陈东升终于从人民银行取得泰康人寿开业的批复文件和“保险机构法人许可证”。泰康人寿成为《保险法》颁布以后中国第一批股份制保险公司。
为了筹办泰康,陈东升带着员工跑到台湾、日本、美国及欧洲的20家保险公司考察,公司治理,信息技术、核保核赔,样样都学。
陈东升有一个理论,“照最好的葫芦画最好的瓢”。先把这个葫芦画下来,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这个修改的过程,或者叫现实化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陈东升把这个总结成:“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泰康人寿创业初期,陈东升就确定了公司“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核心战略,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泰康也迎来高速扩张发展的时机。短短三年,泰康在全国开了21家分公司,迅速完成全国的布局。
08
2007年,在一个亲戚的婚礼上,热闹喜庆的氛围中,陈东升注意到操持半生的老人们的落寞,这触发了陈东升想涉足养老产业的念头。
中国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陈东升不顾社会的质疑,在公司内部也力排众议,决定进军养老产业,2009年,泰康成为第一家获保监会批准建设养老社区的保险公司。
为此,陈东升专门去日本学习,学习回来后,他设计出一套泰康模式:保险、资管、医养三大业务协同发展,通过虚拟保险产品积累资金,与实体医养服务跨界融合,整合大健康生命产业链。
现在,泰康医养融合养老社区已经完成在全国15个城市的布局,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的养老社区已经投入运营。
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有一个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极具影响力的榜单,它就是由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全球500强排行榜。
2018年,又有一些中国企业跻身该榜单,总共达到120家,稳居第二,距离美国的126家全球500已经非常接近。中国的泰康保险集团就是其中之一,位列榜单第489位,这是泰康首次进入全球500强行列,从创办成立到圆梦成为全球500强,陈东升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
对于泰康登顶全球500强,陈东升说,就好像是在春天播种,在秋天收获,浑然天成。虽然,创办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是陈东升30年前就立下的人生目标;虽然,为此,他也把一头黑发熬成了白发,但在回顾一路走来的创业经历时,陈东升总结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会,这个机会总是为最先敏锐发现的人所准备。
“大事要敢想,小事要一点点做 。”
——陈东升
(责任编辑:郭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