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应对人才流失 “80后”基金公司各辟蹊经

  • 发布时间:2015-06-17 06:4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公募基金业人才流失的状况仍在演绎。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粗略计算,仅从6月16日当日的公告来看,当日共20只基金操盘手换人,涉7位基金经理离职,离职原因多为个人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基金公司并非无动于衷,而是积极推出事业部制、股权激励等种种新规以对抗人才流失的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80后”基金公司的表现似乎尤其活跃。

  自然人频频上榜公募基金公司股东

  牛市中公募基金如何留人的问题反复被提起,事业部制以及股权激励等奖励制度也越来越频繁的曝光在聚光灯下。不过对于部分老基金公司来说,实施变革却似乎知易行难。业内人士表示,老基金公司的股东历年来都获取了较高的利润分成,公司高管很难说服股东拿出股权来分给核心团队。此外,目前基金公司中有一部分股东层面具有国企背景,有的更是隶属于地方国资委的下属企业,而这也为基金公司实施改革提供了一些阻碍。

  相比之下,对于新基金公司来说,新成立的公司前几年盈利并不容易,让其他人入股一起来分担风险,股东方面会更愿意接受。且小型或者新基金公司没有历史负担,体制和机制突破更为容易。

  以成立于2013年的永赢基金为例,该公司的一则股权转让的公告曾聚焦业内人士的目光。资料显示,包括该公司高管及员工在内的28位自然人成为永赢基金基金股东方,持股比例共计22.5%。

  今年年初成立的泓德基金则是在发起设立时就出现了自然人股东,该公司是今年首个由自然人股东发起的公募基金公司,第一大股东王德晓持股比例为26%。该公司旗下产品泓德优选成长的基金经理也正是由这位持股26%的第一大股东、副董事长、总经理王德晓担任。

  据证监会公布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显示,在10家待批的基金公司中,有3家公司股东名单中出现了自然人的身影,分别是金信基金、嘉盛基金和鹏扬基金。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如中欧基金、鑫元基金等通过股权改革而出现自然人股东的基金公司中,设立自然人股东更多出于留住人才、实施股权激烈的考虑,而在那些发起设立时即有自然人股东参与的基金公司中,自然人股东更多带有一些创业性质。

  对于公募基金业的发展前景,有业内人士表示乐观,该人士表示当前公募规模扩展速度远超私募,公募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公募行业股权激励的放开,有可能会吸引更多相关资管人事来创业。

  “80后”基金公司各显其能

  然而即便如此,公募基金业基金经理稀缺仍是不争的事实。很多老基金公司目前处于人才短缺的境况,而近几年成立的基金公司也难逃其难。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例如嘉合基金、华福基金等近年成立的基金公司实际上仍处于只有一位基金经理撑场面的局面,其他多数“80后”基金公司也多处于人才稀少的状况。

  与之相应,总体来看目前“80后”、“90后”公司在公募产品方面也相对都比较冷清,多数公募产品以固定收益类基金为主。以成立于2013年8月的鑫元基金为例,目前该公司只有货币型和债券型基金;成立于2013年11月的永赢基金以及成立于2014年6月的嘉合基金,目前旗下都只有货币型基金;此外,成立于2014年7月的创金合信基金,只有创金合信聚利债券这一只基金。

  对此,某次新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相较于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对基金管理人的要求实际上要低,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公司发行权益类基金的难度很大。

  然而即便在牛市中青睐发行固收类产品,兴业基金、国寿安保基金等部分“80后”基金公司仍凭着强有力大股东的鼎力支持而得以迅速扩大规模。

  不过并非所有“80后”基金公司都对向好的行情无动于衷,据天天基金网资料显示,泓德基金以及九泰基金所成立的第一只产品就是权益类基金,北信瑞丰今年以来成立了两只混合型基金。

  或是由于公募业人才短缺,部分基金公司似乎是将重心放到了专户业务。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去年成立的红土创新基金目前尚未成立公募基金产品。据了解,该公司由深创投集团全资控股,是国内首家“百分百”的PE系公募基金,该公司的总经理邵刚曾表示新三板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而凭借母公司提供的资源,红土创新基金在新三板业务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选择以此为突破口,或能达到突围效果。同样身为PE系的九泰基金也把目光投向了新三板市场,其旗下已经推出了多只新三板专户产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