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去杠杆”成为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共同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一方面,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求降低杠杆、稳健发展的新路径。另一方面,金融体系也重新加强风险管控,逐层推进去杠杆。在20日举办的“2017陆家嘴论坛”上,金融体系自身如何去杠杆防风险,并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降低杠杆率成为现场众多机构领导层热议的核心话题。
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三去一降一补”
“债务率、杠杆率较高是供给侧改革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金融安全需要考量的问题。”在论坛上,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指出了金融体系如何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金煜分析,从发展历程来看,整个社会融资主要来自债务融资,除了银行贷款,还包括企业的融资工具等,很多债务性融资资源投入到长期资产中,导致社会债务堆积起来较快,最终表现在整个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杠杆率较高。
以去年开始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传统行业为例,钢铁、煤炭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都处于较高水平。2016年,中钢协会员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达69.6%,远超国外同等规模企业水平。
对此,金融体系作为资金配置的主体,在帮助实体企业“三去一降一补”的过程中可发挥关键作用。
据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在论坛上介绍,2016年以来,在去杠杆方面,国开行新增专项基金累积支持五大类34个专项、9893个项目,围绕去杠杆,配合地方政府债务置换4206亿元。同时,从严管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授信。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国开行压缩煤炭授信380亿元,钢铁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64亿元。
除了针对部分产业压减授信、置换债务,金煜提出了去杠杆的新思路,目前社会融资整体债务杠杆率较高,“所以下一步要高度关注重视推进股权类的融资,除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之外,还要引导多种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在增量方面有效地降低社会债务杠杆。同时对存量的债务杠杆,也要去研究一些相关的金融改革措施,比如说是否可以考虑把基于降低债务杠杆作为目的的债转股纳入评估范围。”
在降成本方面,金融机构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瑞勇表示:“初步统计,2A级以上企业,1年到5年之间的(债务)发行成本比银行基准贷款利率基本下降100个基点左右,这对企业来说降低成本幅度较大。”
总的来看,金融体系应利用自身功能属性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云泽指出,金融体系的货币中介、信用中介、信息中介三大作用分别对应着高效率配置资金、精准管控风险、整合线上线下信息,三者之间应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地来推动供给侧改革。
监管趋严 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
全球经济正面临新的转变。在为促进经济复苏而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全球央行近期的策略开始转向。美联储开启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进程,国内也进入去杠杆过程,显示出监管趋严的态势。
“从行业周期来看,一方面即时利润和资产总额在下降;另一方面,各家金融机构都采取了一些调整重组资产负债表的措施,这是全球的现象。”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在会上表示,在经历了2008年之前全球金融业的高速增长、杠杆增加的时期后,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行业周期。
他指出,金融业去杠杆有三种办法,第一是增加资本,现在由于利润下降等各种因素,外延扩张资本也受到一定约束,实现这点较困难。第二是重组资产负债表,比如把经营重点放在主要业务,剥离不重要的业务,国际上一些金融机构采取的办法是从某些领域撤退,重组资产负债表以降低资本消耗。第三是调整资产的结构,走轻资产、轻资本的道路。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姜建清建议,必须从战略上坚定地去杠杆,战术上稳健地推进,以达到战略目的,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平衡各方面关系。
其实,监管层的去杠杆政策已初见成效。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表示:“M2增速已经降低到10%以下,从长期来看去杠杆政策会持续,虽然央行提出不松不紧的政策,执行过程中松紧都有可能。”他对上证报记者同时表示,总的来说还是会偏紧。
在这一过程中,牛锡明认为,监管趋严的趋势不会改变,各国监管当局都有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中国也会这样,要做好充分准备。
应对这些环境变化,他建议金融业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支持实体经济;第二做好金融稳定工作,特别是当前要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第三防范金融风险,保证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在具体的风险防范上,他表示,下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去杠杆过程中防范好流动性风险,这是银行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风险点出现可能性较大概率在表外。
姜建清则认为,对于现在已经关注到的金融领域的突出风险,包括表内表外、影子银行、理财债券等要高度关注,要按照既定方案,积极稳妥地处理防范好这些风险。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