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个人、14万元借款白手起家,到掌舵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有近80个生产基地、180多家子公司、3万名员工的娃哈哈饮料帝国;从承包校办企业出发,到亲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国际商战——“达娃之争”,宗庆后见证的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企业从弱到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
1987年,在农村承包责任制实践经验基础上,城市企业开始推行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宗庆后借此承包了一家校办企业经销部,开始创业生涯。仅两年后,宗庆后就带着团队成功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专攻独生子女不爱吃饭的问题。1990年,娃哈哈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1991年,娃哈哈再次书写了中国企业改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百日兼并”,以不到200人的小厂收购了拥有2200名正式职工的国有企业杭州罐头食品厂。
这是一个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引发关注的改革举措。宗庆后告诉记者,通过娃哈哈员工带动杭罐厂的员工,仅仅28天,娃哈哈就拉起了一条营养液生产线,兼并后三个月杭罐厂就扭亏为盈。兼并当年,娃哈哈集团完成产值达2.55亿元,由此步入中国大企业行列。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靠着脚踏实地做实业、做产品,宗庆后带领的娃哈哈集团发展都算顺利,直到2006年“达娃之争”的全面爆发。
对于这场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国际商战,宗庆后说,1996年决定和达能合资,是考虑到达能是世界知名食品饮料企业,期望通过合作促进自身发展。但随着娃哈哈越做越大、持续自主经营,或许是感到控制权受到威胁,达能开始大幅降低对娃哈哈继续投资的力度,甚至投资很多竞品企业。
屡次提出异议无果后,宗庆后决定,达能不投没关系,娃哈哈就按照达能的要求代加工。没有现成的代加工厂就由员工集资设立,产品统一通过合资公司销售,同样分担销售费用,并不占合资公司半点便宜。最后,这场时间跨度长达3年的商战,以娃哈哈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成功创业者,谈及这40年对于民营企业最大的影响,宗庆后指出,第一是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以土地承包等经营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是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让中国的本土制造企业在外资企业的带动之下得到了成长,提升了技术水平;第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调动老百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而对于当下实体经济的前景,宗庆后认为新经济的发展,确实是社会进步和技术进步的产物,但归根结底都应该是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的。有很多传统产业是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的,这些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关键是能不能做好,能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赵雅儒
(责任编辑:李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