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方外流的大趋势下,无论是制药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加大了布局。
南京医药2月14日晚发布《关于投资开展“互联网+药联体”智慧零售项目的公告》,公司称,拟与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及相关技术公司战略合作,并投资4440万元用于智慧零售所需场地租赁和自助售/取药终端设备费用(含设备运行维护维修费),开展“互联网+药联体”智慧零售项目。公司二级全资子公司徐州市广济连锁药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州广济”)作为“互联网+药联体”智慧零售项目主体,在徐州市鼓楼区开展项目试点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徐州广济资产总额10935.64万元,负债总额8679.3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256.24万元,2018年1月份-9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40.1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717.52万元。
南京医药介绍,徐州市广济连锁药店有限公司是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医药国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现有门店约40家,年销售超2亿元,零售规模居徐州地区领先地位。
据南京医药发布的公告,徐州市将“互联网+药联体”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便民惠民工程,由徐州市鼓楼区选定徐州7家三甲医院,以及该区9个卫生服务中心、16家卫生服务站、7个街道办事处、65个居民社区等97个责任主体,作为售药试点单位放置智能药柜,同时依托处方流转软件系统,实现院内开方-院外取药-在线支付-智能药柜取药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公司与相关技术公司(徐州红樱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羲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徐州市智慧零售业务合作合同,共同在徐州市(包含辖区、县)范围内开展依托“互联网+药联体”智慧零售服务平台的新零售业务。
南京医药表示,在假设相关政策延续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相关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经评估测算,通过五年运营周期,“互联网+药联体”智慧零售项目五年预计可累计实现约10亿元营业收入和2600万元经营性利润(指扣除每年分摊相关成本后的经营性利润收入,未考虑税收)。
南京医药表示,进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居民社区开展智慧零售,是对零售药店传统扩张模式及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借助医院处方的信息化流转,有望以点带面建设由线上到线下垂直销售的全方位药品销售网,未来择机在徐州地区设立药品批发子公司并开展药品批发业务,努力在徐州及淮海经济区形成批零协同的主业发展格局,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京医药此举在流通行业并不罕见。据记者梳理,以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已经积极布局处方外流市场。
企业加码的背后,是政策不断释放的利好及巨大的市场份额。
2018年以来,包括北京、天津、重庆等地都出台过有关处方外流的相关政策。例如,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零售药店试行凭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的通知》。通知指出,零售药店根据自身药品经营需要,可以凭纸质处方销售处方药,也可以依托信息化条件试行凭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2018年7月份,北京市社保局发布关于试行《关于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实时结算外配处方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涉及参保人员持外配处方可到定点医疗机构购药。
招商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2020年处方外流带来零售市场的销量将超过1500亿元。从目前监管部门对承接处方的药店资质要求来看,优秀连锁药店无疑最为受益。
(责任编辑:李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