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609天,于2018年10月10日画下完美句号的“A股史上最大医疗器械跨国并购案”——蓝帆医疗耗资近60亿元收购新加坡柏盛国际93.37%股份,在为资本市场留下一个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的同时,也为蓝帆医疗突破事业天花板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
“收购柏盛国际最重大的战略意义是帮助蓝帆医疗突破了事业的隐形‘天花板’,为公司全面进军医疗器械领域的蓝海打开大门。我们借助这个交易带来的顶级团队和国际化平台,去布局任何新科室的器械产品线,将不会再有人质疑我们是否有能力驾驭。”亲历并主办了这场交易后,公司董事、副总裁、首席资本官兼董秘钟舒乔日前接受了《证券日报》独家专访,深入介绍了收购完成后近三个月来公司的各种全新变化。
破局事业“天花板”
蓝帆医疗是一家以中低值耗材业务享誉业内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其主要产品PVC医用手套和健康防护手套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2%,位居全球第一。而自2013年登顶PVC手套全球龙头企业以来,一直有意挑战更高事业边界的蓝帆医疗,正式开启了向医疗器械全领域进军的战略。
“从中低值耗材往高值耗材走的路程不容易,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并在挫折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战略。”日前,钟舒乔向《证券日报》记者直言,而此次完成对柏盛的并购对蓝帆医疗来说最大的战略意义,就是借助外力为蓝帆嫁接了一流的平台和团队,向上打开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我们的产业团队大多具备在全球顶级的医疗器械公司经营管理多个事业部和产品单元的经验,所以未来当我们再向外科、骨科、糖尿、疼痛管理、康复等领域进军时,大家千万不要感到惊讶。”钟舒乔说,这就是公司董事长刘文静经常讲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内涵。
因为完成对柏盛国际的收购,开启了“中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发展模式的蓝帆医疗,在其随即发布的三季报中给投资者交出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蓝帆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55%;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64%。2018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19%;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102%。公司预计2018年归母净利润3.2亿元至3.8亿元,同比增长60%至90%。
可谈起这些财务数据,钟舒乔直言,柏盛良好的盈利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其“心内科全球化平台”的行业地位其实更加关键,也是蓝帆医疗决定出手收购的最核心考量。
“卖方中信产业基金之所以会在那么多竞标买家中,做出抉择将柏盛国际卖给蓝帆医疗,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蓝帆医疗对柏盛国际的平台型公司和全球化公司的价值认知是最深刻的。”钟舒乔谈到,与许多潜在买家只对柏盛国际的中国区业务感兴趣,希望卖方将柏盛国际予以分拆出售不同,蓝帆鲜明地主张,柏盛国际只有保持全球化的运营架构才具备平台型公司无限的价值,分拆是自断其臂。这种认知与卖方不谋而合,因此很快便达成交易共识。
对于柏盛国际的价值内涵,钟舒乔进一步解释道,蓝帆医疗不算医疗器械行业的先行者,但后发制人、起点极高,最核心的就在于拥有了柏盛这个全球化的平台型公司。
首先,研发和临床的International Standard,给公司在持续的产品竞争上带来领先优势;其次,未来进军其他科室后,有了柏盛这个跨国公司作为桥头堡,公司的任何一个产品线的天花板将有机会上移至全球市场,同时,因为全球不同区域的流行病学差异和医学发展阶段的不同,公司可以针对特定产品线灵活选择不同区域市场的注册和进入策略。
最关键的是,国际化的平台型公司能够给世界各国的精英们提供众多的选择和可能。“吸引人才绝不仅仅是薪酬问题,从我们的经历来看,有时候人家到你企业来的决定性因素可能恰恰是你正好在美国有个研发中心,或者他想回东南亚老家工作,又或者是他想利用自己在日本多年的行业经验帮助公司开拓更多的日本市场。这就是国际化的平台型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钟舒乔举例说。
收购柏盛实现协同互补
在交易过程中,蓝帆医疗展示出的开放、包容、规范的企业文化和体制,也吸引并打动了柏盛国际的管理层。
钟舒乔介绍,交易谈判过程中,蓝帆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李振平和蓝帆医疗董事长刘文静全程参与,分享彼此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加深彼此的认知。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18年9月12日交易收官之际,蓝帆医疗大刀阔斧地调整了管理层的人选安排:公司设立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执委会,共8人,其中,柏盛国际的管理层有5人加入,金融行业人士新加盟1人,公司原有防护业务仅保留2人;柏盛国际CEO李炳容出任蓝帆医疗CEO。
“需要强调的是,蓝帆医疗收购柏盛并非是借壳交易。”钟舒乔说,这起大金额的交易过后,蓝帆集团持有蓝帆医疗的股权比例仍然维持在40%以上,因此不存在所谓的上市公司被柏盛借壳的说法。而这次调整治理结构和管理层,完全是出于事业发展和团队建设的需要。“钟舒乔说。新任执委会委员背景多元,均是来自各自领域的顶尖人士,高层的民主、开放、充分交流犹如”定海神针“一般影响着整个公司的价值观和融合氛围。交易完成的三个月内,形成”防护事业部+心脑血管事业部新架构的蓝帆医疗,迅速完成了公司战略的全新布局和新老团队的交接与融合,就是最好的证明。
蓝帆医疗CEO李炳容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评价:“对柏盛国际的管理层和员工而言,嫁接到蓝帆这个平台上是最合适的。”
“客观来讲,医疗器械领域的中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彼此间的商业模式和竞争要素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交易完成后,硬要说在业务层面去实现怎样的协同也不现实。”钟舒乔并不避讳“双轮驱动”的产业模式差异,“但是,中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的商业模式和抗风险能力是非常互补的,越是在政策环境不明朗、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商业世界中,我们这种充分分散的业务板块布局和地域布局所带来的好处就更加显而易见。”
做平台型领域布局
完成了对柏盛国际的收购,如今的蓝帆医疗上下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方面,在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推动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心脏支架销量全球排名第四、中国排名第三的柏盛国际,其重磅新产品的上市放量,可推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而这也将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柏盛国际旗下主导未来市场的新一代旗舰产品BioFreedom支架,这款全球市场唯一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可将高出血风险(HBR)患者PCI术后DAPT治疗从1年缩短至1个月的心脏支架,目前在中国市场注册上市的日程也在加速中,预计最快于2021年上市。
更重要的是,钟舒乔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并购完成后,公司确定的“A+X”即“中低值耗材+高值耗材”的发展模式,成为公司向跨国综合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进的重要路径。
对于原有的防护业务,在现阶段资源存在约束的情况下,将以稳健的内生增长为主,持续提高自动化水平及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增速;然后配置更多的资源在高值耗材领域。
“柏盛国际的并购交易对蓝帆医疗最重大的战略意义,恰恰就体现在这个‘X’上。”钟舒乔谈到。
“X”指的是未知的未来的一切,目前落地的是柏盛国际的以心脏支架为拳头产品的心脑血管器械业务,未来公司还将按照既定的战略和标准在外科、骨科、糖尿等赛道布局。
收购柏盛国际是蓝帆医疗打造心脑血管事业部平台的第一步。蓝帆医疗方面目前的规划是借助上市公司和柏盛国际的研发能力、资金实力、投资并购运作,将柏盛国际打造成心内科甚至心脑血管领域的平台型公司。
“准确地说,柏盛国际已经是一个平台型公司了,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柏盛国际不仅有着完整的平台,而且有用非常杰出的行业地位。世界上主流的心脏支架公司里,柏盛国际是极少有的没有任何技术专利购买,全部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所有心脏支架技术的企业。”钟舒乔说,接下来为了实现增长,柏盛国际还将以心脏支架产品为依托,不断开发PCI配件、药物球囊、结构性心脏病的相关系列产品,来扩充丰富产品线。对于公司欲积极布局的其他领域,钟舒乔特别介绍了蓝帆医疗最核心关注的外科领域。他说,与心内科相比,外科的概念更加宽泛,涉及的临床科室也更多,蓝帆医疗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外科领域有所破局,通过核心大容量单品的介入来占领外科的制高点,然后按照心内科的做法,先有平台再补充产品线。
“过去的蓝帆医疗就像在江河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一艘航船,而柏盛国际就像途中偶遇的灯塔,将蓝帆医疗导引向更加辽阔的大海。从此,蓝帆医疗将以加速度满舵、扬帆远航。”钟舒乔感叹道。
(责任编辑:张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