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补贴退坡影响,亏损或盈利下降已然成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车行业的写照。《证券日报》记者查阅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我国销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4463辆,同比下降50.84%,环比5月净减7600辆,降幅为63.19%。
然而,日前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汽车”)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称,公司上半年销售新能源客车5860辆,同比增549.67%,上半年净利7919万元,同比增长106.41%。
事实上,金龙汽车之所以能够成为销售榜单中唯一实现大幅增长的客车企业,主要源于公司去年同期惨淡的市场表现。
记者了解到,其子公司苏州金龙作为此前被处以最大罚单的骗补客车企业,2017年上半年仅销售3辆新能源客车,厦门金龙及厦门金旅受其影响,上半年销售分别仅为478辆和491辆。
近半市值补贴款助“回血”
资料显示,金龙汽车旗下苏州金龙2016年被重罚,不但被追回补贴资金,累计罚款7.79亿元,同时还被取消中央财政补助资格。受此影响,2016年金龙汽车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滑落,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8.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从2015年的5.35亿元骤降至亏损7.19亿元,降幅高达234.26%。
然而,2017年4月1日,金龙汽车竟意外的收到了数额不菲的新能源车补贴款。当日公司发公告称,公司控股的3家子公司近日各收到一笔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合计近43.97亿元。事实上,彼时金龙汽车市值也不过89亿元,近44亿元的补贴款几乎占到了公司市值的一半。
也正是凭借巨额补贴的强刺激,2017年尽管金龙汽车营业收入仍难扭颓势下滑18.75%至177.36亿元,但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大幅增长166.64%至盈利4.79亿元。
然而,此次金龙汽车对这3笔补贴收到时间的披露却令投资者心生疑窦。记者注意到,有金龙汽车投资者在股吧就提出质疑称:2016年12月份金龙汽车就已经收到了2笔合计27.93亿的补贴款,为何没有及时披露,而是选择在3个多月后公司发出预亏公告时才披露?
此外,同为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为何苏州金龙的16亿元补贴款又晚于27.93亿元补贴款近4个月?
有汽车证券分析师表示,有些公司倾向于在熊市或存在明显利空时有意释放差的业绩用意做低利润。等到市场好转再集中释放出来,制造业绩大增的效果,进而抬高股价。
补贴退坡引发产销双降
事实上,尽管2017年实现了扭亏,但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金龙汽车在年报中亦坦承,2017年营收远低于去年制定的年度收入增长5%的经营计划;三项期间费用率为13.16%,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销售受阻的同时成本控制也未能达到预定目标。
据公司产销快报显示,苏州金龙作为被处以最大罚单的骗补企业,2017年上半年仅销售3辆新能源客车,厦门金龙及厦门金旅受其影响,上半年销售478辆和491辆。差强人意的经营业绩也使得公司董事会进行了换血,自2018年以来,14名董监高中,包括董事长、总裁、副总裁等在内的5人相继离任。
然而,正源于2017年同期的惨淡表现,金龙汽车2018年上半年销量和业绩同比增幅远高于行业。7月30日,金龙汽车披露年报显示,金龙汽车上半年销售新能源客车5860辆,同比增549.67%,上半年净利7919万元,同比增长106.41%。
逐渐恢复元气的金龙汽车,上月21日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厦门金龙旅行车又分别收到厦门市财政局转支付的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第一批清算资金0.80亿元、1.98亿元。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也收到苏州市财政局转支付的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财政补助第三批清算资金0.27亿元以及2017年第一批清算资金11万元,上述推广补贴款项合计为3.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最新的补贴款发放具体时间,金龙汽车在通告中仍不予提及。公司仅解释称: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核情况的公示,公司控股的3家子公司应收账款中对应的2016年-2017年公司所售且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累计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款为12.12亿元。本次收到的3.05亿元推广补贴款项将直接冲减已销售新能源客车形成的应收账款,对公司现金流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记者注意到,受补贴退坡影响,亏损或盈利下降已然成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车行业的写照。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我国销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4463辆,同比下降50.84%,环比5月净减7600辆,降幅为63.19%。就具体企业来看,6月份榜单前十强中,除了南京金龙、厦门金旅、厦门金龙实现增长之外,其他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企业方面,各家客车企业垫付补贴资金,不但导致大量利息,同时减少了企业现金流的周转;行业方面,由于新能源客车的主要推广领域为公共交通领域,而这个市场容量有限,且从2014年推广以来已渐近饱和。”这些都将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和企业利润降低。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