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要明确规范高送转行为,如上市公司送转股比例不得超过公司业绩增长的比例,同时送转股最高比例不得超过10送转10股。
近日,2017年业绩下滑的富邦股份带病高送转,广受市场质疑。高送转方案推出后,富邦股份的股价近日也坐上了过山车,由此引发的风险渐渐凸显。
目前正是上市公司业绩快报及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布期。作为创业板公司的富邦股份于1月8日发布公告,该公司预计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8100万元-6400万元,同比下降5%-25%。与此同时,该公司也推出了每10股转增8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的高送转预案。受高送转的影响,次日该公司股票走出“一”字涨停板的走势。
一边业绩下滑,一边却又推出高送转预案并引发股价的涨停,富邦股份的高送转行为自然难逃市场的质疑。
值得关注的是,“带病”高送转的富邦股份又恰逢股东清仓减持。一方面去年12月20日富邦股份公告显示,正鸿发展已减持124万股公司股份,还剩余176万股正在减持。另一方面是,去年12月22日,董事长王仁宗倡议员工积极买入公司股票;同时,去年12月25日晚间,富邦股份公告称,王仁宗基于对公司价值和团队的认可,拟自公告日起增持公司股票400万元至1000万元。也正因如此,富邦股份此番高送转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实际上,从去年4月份起,证监会就加强了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的监管。2017年12月1日,为防止上市公司借2017年年报之机进行“滥送转”,证监会再次给上市公司“打预防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提醒投资者警惕高送转游戏陷阱,表示证监会将持续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加大对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的问询力度,强化与二级市场交易核查的监管联动,加强对高送转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
在管理层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的背景下,却依然出现富邦股份带病式高送转自然引发关注。
那么,富邦股份为何还要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推出高送转预案呢?笔者认为,这与该公司心存侥幸有关。首先,该公司将送转股的规模控制在10送转10股之内,只是10转增8股,距离监管瞄准的目标——10送转10股及以上的“高送转”还有空间,所以,富邦股份可能对推出10转增8股的方案颇感心安理得。
其次,尽管管理层加强了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的监管,但也没有明确阻止业绩下滑公司进行高送转。在这种情况下,在利润分配问题上拥有自主权的上市公司,自然也就可以提出送转股的分配预案出来。既然上市公司提出高送转预案的行为本身并不违规,公司出于多方利益考虑自会选择高送转。至于预案会不会引来管理层的干预,能不能最终得以实施,并无十分把握。
也正因如此,这就需要管理层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度,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目前,管理层将主要监管的目标瞄在了10送转10股以上的高送转行为上,如此一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免有上市公司会钻空子,把送转股的比例控制在10送转10股以下,逃避监管部门的监管。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管理层需要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有一个明确说法,有一个细化具体的指导意见,而不仅是限制在10送转10股、20股或8股上。比如规定,上市公司送转股比例不得超过公司业绩增长的比例,同时规定上市公司送转股最高比例不得超过10送转10股,如此一来,像富邦股份这种业绩下滑的公司自然就不能高送转了,哪怕10送转1股也不行,业绩下滑公司高送转的漏洞就会因此而被堵上。
□皮海洲(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