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奇人”鲁冠球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记者25日从多个渠道证实,知名民企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于当天上午辞世。大半生都奔波于一条名叫“万向”的创业路上,鲁冠球为后继的创业者们留下了一个清晰的背影。
1969年,24岁的鲁冠球接管乡镇企业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一手将之塑造成如今横贯汽车、能源、房地产、金融、农业等产业的跨国企业集团。
沧桑巨变中,商业明星交替登场,产业周期冷热轮回。创业48载的万向集团成为中国商界难能可贵的一棵“常青树”,鲁冠球也被尊称为浙商“教父”,曾获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尽管风光无限,但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者而言,风浪无处不在。熟悉中国商业史的人都清楚,产权切割是第一代乡镇企业家的“命运分割线”,而机敏的鲁冠球是产权意识最早苏醒的企业家之一。1992年,鲁冠球提出“花钱买不管”,与政府明晰万向产权,获得了企业的绝对控制权。
“这个产权设计外部边界清晰,内部边界却模糊。鲁冠球没有为自己争取个人股份,他聪明地绕开了最敏感的地带,却为日后的渐变留下无限空间。通过这次产权界定,鲁冠球获得了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而又没有丧失集体企业的性质。”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这样评论。
如果要追寻这个“铁匠”的初心,可以追溯到他的“造车梦”。鲁冠球多次在公开场合说:“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
在商业实践中,伴随着一次次国际化的并购,万向已从一个万向节厂家跃变为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模块供应的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企业,并具备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智慧是如何炼成的?鲁冠球写过一篇讲业余时间如何利用的文章:“我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分来公司,晚上18点45分回家吃饭,19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0点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21点左右开始看书看报看资料,大约到22点30分感到疲倦的时候,冲个澡再继续学习,到零点上床睡觉。”
一位浙江商界人士对记者说:“鲁冠球有一种如影随形的危机感,以及刻苦谦卑的学习态度、灵敏过人的商业嗅觉。”但最让浙江商界动容的一件事是,2006年浙江商人陈金义遭遇资金困局,鲁冠球向对方发去了一份传真:“陈金义同志:我心痛!事至此,先了结。要多少?来人拿!”但同时也提醒了对方:“进行企业战略调整要选择企业形势良好的时候,如果本身经营困难,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鲁冠球商业帝国的崛起,离不开资本与产业的双轮驱动。1994年万向钱潮上市后,万向系逐步将万向钱潮、承德露露、万向德农、顺发恒业4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并参股华谊兄弟、新和成等30多家A股、港股、新三板挂牌公司,斩获了除券商之外几乎所有的金融牌照。
尽管如此,鲁冠球的实业情怀根深蒂固。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万向系4家上市公司中,唯一由鲁冠球挂帅的公司就是万向钱潮。
记者多年前曾参加过万向钱潮的股东大会,聊天时鲁冠球很和蔼。会上,有个投资者提问:“万向的股票怎么老不涨?”鲁冠球用浓重的萧山口音说:“还是等分红好。”
在浙江商界人士眼里,除了企业经营有道外,鲁冠球的另一过人之处是早早完成了权力交接。万向钱潮上市的1994年,在基层锻炼了多年的23岁的鲁伟鼎被父亲推到了台前,担任万向集团总裁。其后万向发起的多宗并购,鲁伟鼎亲力亲为扮演了主要角色,并在商业实战中逐步完成了对企业的全面接管。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鲁冠球逝世的消息昨天广为传播,但万向系旗下公司股票并未出现异常波动。
如今,早已独当一面的鲁伟鼎,依旧奔走在“万向”的路上。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