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短暂的上市高光时刻,拼多多正在迎来一场舆论风暴。
7月31日,面临诸多风波的拼多多在上海召开发布会回应诸多质疑,创始合伙人达达回应:假货问题是人性问题、社会问题,让3岁的拼多多承担是不公平的。
他还提到,“假货不是有了拼多多才出现的,在淘宝、京东都出现过。”“如果把所有的行业问题都放在拼多多上,是不公平的。坦白说,拼多多也解决不了行业所有的问题。”
这种甩锅式回应并没有让媒体满意,反而引致更大质疑。而就在今天(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表示,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调查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借助微信流量、拼团模式、低价三驾马车,拼多多一路狂奔到纳斯达克,创造了中国电商企业上市速度的新奇迹。短短三年就进入资本市场,从一家创业公司的成长来说,这不可谓不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这种成功,建立在广大四五线城市与农村市场对低质价廉商品的需求与认同上。或者说,消费者并不在乎在拼多多上购买的是山寨货,他们的首要诉求是便宜。
有段子很好地说明了这种心理,“你们都说拼多多上的产品质量差,我一个在拼多多上买东西的人,还会在乎质量吗?”可谓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拼多多上市只是意味着资本看好其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消费者不在乎只是说明他们对质量没那么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拼多多的山寨货问题就不存在,就不该被重视,不该被治理。
这正是达达的回应让人不满的地方: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理应直面平台自身的问题,并主动承担平台责任,而不是像个孩子一样,满腹牢骚地说,我的问题其他人也有,将责任甩锅给行业、社会与人性。
自己头上有虱子,却指责他人也不干净,这就是达达此番措辞的逻辑。
这样的回应,实在误会了舆论监督拼多多的本意:舆论只是基于公共立场,指出拼多多的问题,并希望其积极改正,而并非是要求拼多多承担无限责任;舆论也从来没有否认行业与社会的问题,事实上,拼多多的山寨货问题在其他平台上同样存在,但这无法成为拼多多免责的理由。
一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被处罚,你不能拿其他人也不遵守交通规则为自己开脱。因为这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是因为你不够自律。同样,一个平台上有山寨货,最大责任方是自己,将责任推给行业、社会,同样是没有道理的。
凡事将自身问题推给环境,会模糊问题产生的根源,陷入“无物之阵”,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大麻烦。而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委屈抱怨的鸵鸟姿态对品牌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较于达达的回应,创始人黄峥的回应就真诚了许多,他说,“要坚持本分,面对质疑先求责于己,要拥抱公众和竞对的监督,忽略股价的波动,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
直面自身 问题,并承诺积极改正, 才是一家公司正确的公关姿态。不抱怨不甩锅,不管是对舆论,还是被侵权的品牌,都体现了一种尊重。唯有在这种尊重的基础上,平台山寨货问题才有真正解决的可能。
(责任编辑:赵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