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 伟
中国汽车行业今年多项政策优惠收紧或退坡,竞争更为激烈,因而众多业内人士预测,行业今年增速在个位数,甚至有增速仅有5%的更为谨慎的预估。在此背景下,去年销量创下历史新高为76.59万辆的吉利汽车,将今年销量定为从未企及的100万辆,这意味着2017年吉利增速要在30%以上。
如此高的增速计划,在今年车企普遍低调的增速计划中遥遥领先,无人能及。是其一惯的豪放不羁的吉利个性的率性释放?还是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的多年积累的集中爆发?最近,本报记者专访了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公关总监杨学良,寻求背后的答案。
“3.0代”产品迎来更大收获期
记:吉利今年对自己有怎样的期许?今年会有哪些新产品推出?
杨:今年的目标是销量为100万辆,同比增长31%,进入和主流合资品牌竞争阵营。该目标是对产品竞争力、渠道发展的分析基础上,得出的比较科学和合理的目标设定。吉利“3.0代”产品种子在去年已经发了芽,今年将迎来更大收获,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提升产能,严把品质关。
这其中,深耕新帝豪、新远景、新金刚等现有产品,巩固轿车市场领先优势;2.5代产品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品也将进行升级。
2017年将推出2到3款全新车型和改款车型。其中,第二季度会推出一款时尚个性的小型SUV远景X1,造型非常灵动、小巧,将采用吉利最新的设计语言。
记:去年新推出SUV车型的市场表现怎样?未来是否会偏重SUV?
杨:首先,吉利希望能实现轿车和SUV均衡发展。轿车领域吉利做的非常强,在各个细分市场都有标杆性产品。目前像帝豪在其细分市场,吉利是唯一一个进入到销量前十、与合资竞争的中国品牌。
做轿车的制造工艺和产品品质要求,要比SUV高。在轿车基础上去开发SUV,相对的品质起步会高一些。我们SUV市场虽然启动稍晚,但是追赶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去年推出了3款SUV车型,目前能占到吉利整体销量的40%到50%。
像远景SUV,去年7月份推向市场,年底月销已经超过1万辆。博越去年3月入市到12月,共交付了10万辆,定单已经有18万辆,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帝豪GS城市跨界SUV去年5月份上市,到12月份月销超过1万辆。
事实上,我们SUV和轿车实现了双轮驱动发展,并且比较均衡。2017年还会推出两到三款SUV,尤其小型SUV市场上会更密集推出新产品。我们希望打造出细分市场的标杆产品,如博越目前月销量已经超过2万辆,希望它能够向3万辆提升。
目前中国紧凑型SUV市场要进入第一梯队,月销超过3万辆是必须的。我们希望博越能够挤到第一梯队里面去,而且也相信有实力进入。
我们基于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基础架构推出的全新品牌LYNK&CO,第一款产品就是SUV,具有全球竞争力。我们把它和豪华品牌对标,希望这款车能够帮助吉利在与主流合资品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把吉利汽车卖到欧美市场去。这款车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吉利整体在SUV布局上非常丰富,凭着多年来制造轿车的经验,我们SUV在设计、品质、技术和智能互联的功能,一定能够处在行业领先水准,打造出细分市场标杆产品。
消费升级呼唤车企打造精品
记:自主品牌份额去年回复到了43%以上的高位区间,未来车企的发力点在哪里?
杨:当前合资品牌价格在下探,同时用户消费在升级,大家都希望花同样价钱,买到品质更好、设计更好、配置更丰富的车。吉利现在推出的3.0时代的包括博越、博瑞、帝豪GL等精品车,就是旨在能够满足当前用户对精品车的需求。
吉利认为,精品车包涵以下几个维度:第一,设计要非常漂亮,符合国际化审美潮流,并且在我们的车型设计中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吉利在全球有4个造型中心,有大约400个国际一流的设计师,每天都在设计一流的产品。
(下转6版)
吉利:今年跨越百万销量不是梦
(上接5版)
第二是制造工艺,一定要达到或者超过合资品牌的水平。实际上,吉利在可量化的技术指标、质量指标上,已经和合资品牌非常接近了,甚至局部已经超过了他们。
制造工艺和制造品质方面,有一个例子。帝豪GL去年做了一个“魔鬼碰撞”,即90度垂直碰,来模拟真实的道路交通状况:主动发起撞击的子弹车,时速是60公里,被撞车是70公里,结论是这两个车几乎都得到了满分。
全世界有很多发达国家做碰撞的负责人到现场观摩了该实验,结果令他们很感叹:在国外,没有看到过有企业做公开90度垂直碰撞实验。他们对中国汽车产品的进步程度,表示了高度认可。
帝豪GL的安全能做到几乎满分,必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研发、采购、质量控制和制造工艺,尤其是在制造工艺上的一致性。帝豪GL这款车缝隙的间差,行业平均水准,包括合资品牌为3.5毫米,但我们做到了2.5毫米。为了这1毫米,我们在投入、设备、检测上做出了巨大努力。
第三,精品车应该有非常好的动力输出,它的驾驶性要非常好,并且非常省油。未来吉利在动力总成这个领域,特别是在先进的插电混动新能源领域,有非常好的产品推出。
最后一点,中国消费者对品质、品位和个性化的追求,要求我们非常重视车辆给用带来的感知价值,所以我们提出了越级对标理念。
比如帝豪GS和GL内饰,我们对标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去做。帝豪GL室内静音性达到了35分贝,比雷克萨斯还安静。众所周知,雷克萨斯是业内公认做的最安静的,我们比他们还好一点。车主如果去试驾帝豪GL,会发现它的内饰感觉非常高档,完全超越了大家对10万块钱左右汽车的认知。
目前博越、帝豪GS、GL等一车难求,用户要等两到三个月,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这说明,中国车企在供给侧改革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从原来大家看不起、不愿意购买,到现在为买一辆中国品牌汽车,已经愿意花钱等待了。如果我们未来推出的产品,都能达到这样效果,吉利对今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甚至更快增长还是有信心的。
三条主要路线大举进军新能源
记:吉利去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进入了行业前三名,与“蓝色吉利行动”规划到2020年的整体目标相比,梦想还有多远?
杨:吉利于2015发布了未来新能源战略——“蓝色吉利行动”:到2020年,将提前全面实现第四阶段企业平均5.0L/百公里燃油消耗限值、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等5项目标。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65%,纯电动的销量占比将达35%。吉利将立足于做好传统汽车基础上,加大新能源车的投入和研发,切实完成吉利新能源转型,未来5年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公司。
为此,吉利将采用EV、PHEV和HEV三条技术路线,依托中高端纯电动汽车FE平台、小型专属纯电动汽车PE和CMA中级车基础模块化架构,大力推进新能源战略的快速实施。
国家现在支持的是插电、纯电和燃料电池。吉利主张,油电混动和48伏动力技术,也应该纳入到新能源技术里面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认为新能源的技术和产品,要比现在国家能够提供财政支持的产品组合和技术路线更宽泛一些。
我们发布新能源战略时,也提出来了几个重要的指标。如我们要到2020年率先实现国家第三阶段燃耗限值,每百公里燃油达到4升,让消费者能够用买普通汽车的价格,拥有插电式混动汽车。此外,还包括轻量化技术和燃料电池领域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这是我们整个新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
首先,“十三五”规划中吉利会推出一系列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动、油电混动产品。今年开始,中国品牌的油电混动技术和产品,应该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其次,基于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基础架构上的插电混动和油电混动技术,是全球最先进的,也会迅速得到应用和推广。
第三,在替代能源上面,我们认为,替代能源的车和技术,都应该得到大力推广。吉利目前是中国唯一一家研发和生产甲醇燃料汽车的企业(在乘用车领域)。目前政府对甲醇技术的前期推广成果给予了肯定,接下来会加大推广力度。今年“两会”期间,董事长李书福作为政协委员也会提交新的提案,呼吁甲醇技术在中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推广和应用。
整体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促使吉利汽车由一个原来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转型,在技术、产品和市场布局上能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中国自主品牌中处于领先地位。
记:吉利去年10月发布了全新品牌LYNK&CO及概念车,未来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杨:LYNK & CO的设计与研发,由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的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CEVT)和设计中心负责。它基于世界领先的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并以其强大的灵活性和延展性,可以适用于多种车身形式和尺寸、兼容包括汽油发动机、新能源动力在内的不同动力系统。同时,CMA架构能够支持未来汽车发展从智能化、车联网到自动驾驶的全面需要,支撑LYNK & CO在未来竞争中保持技术先进性。
同时,它拥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传统汽车工业中融入互联网思维,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互联网性格的产品与服务,包括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精简的车型版本、统一的价格、便捷的租赁模式、人性化的交车方式等。LYNK & CO天生拥有吉利控股集团从研发设计、技术储备、工程制造、采购与质量管理到人才引入、管理模式、文化融合的全面体系化竞争力。
LYNK & CO不是合资品牌,而是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全新品牌。目前,LYNK & CO 01已经开始量产,将于今年第4季度在中国上市,随后登陆欧洲和美国市场。在海外市场,LYNK & CO将进入欧美发达市场,直接与世界领先汽车品牌竞争,从而帮助吉利汽车实现真正的全球化。
如此以来,吉利旗下就拥有了3大品牌,各自定位和分工是明晰的:吉利品牌定位于中国主流汽车品牌;LYNK & CO定位中高端汽车品牌;沃尔沃定位于全球豪华汽车品牌。
吉利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的目标,就是由吉利和LYNK&CO两个品牌共同完成。为此,我们已经布局了超过30款的全新产品,在未来的4到5年之内,每年都会有超过5款全新产品推向市场,这是吉利快速增长的保证。
(责任编辑: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