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保健食品那些“不好说”的事
- 发布时间:2016-02-02 08:31:32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观察家
□ 胡立彪
“以原料驴皮供应计算,阿胶年产量应该只有实际销量的6成左右。这就意味着,可能有近4成假冒阿胶在市场售卖。”近日,新华社关于阿胶产品的报道,令人惊讶。
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是,那些用马皮、牛皮甚至更劣质的东西制成的假劣阿胶都卖到哪里去了?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作为药品的阿胶管得严,基本没有假的,但作为食品和保健品用的就不好说了。“不好说”其实就是说,假劣阿胶差不多都被用在这里了。
考虑到许多保健食品只不过是打着“保健”(很多情况下这两个字被商家置换成“治病”)旗号的食品,也正因为如此其价格常被极大抬升,而其目标群体多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老年人,这时假劣阿胶的危害就被放大和凸显出来了。
事实上,假劣阿胶为害,只是保健食品市场乱象的一个表现,其中“不好说”的事太多了。前些日子媒体曝光国内燕窝产品造假猖獗。有的不法商贩为了压低燕窝成本,用刷明胶增重。用他们的话说,大家都这么干,不这么干就赚不了钱,“反正也吃不死人。”这句听上去很耳熟的话,恰恰点出了我国保健食品市场之所以乱的主因。
“反正吃不死人”,意味着违法风险和成本都不高,而这恰是对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市场监管不严、对违法行为惩处不重的讽刺性表达。一方面,保健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太低,没有一个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加之审批相对简单,故而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食品行业,给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造成很大困难。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经卫生、食药等部门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多达9900个,地方各级部门批准的各种“食字号”“健字号”“监字号”“监健字号”等五花八门的保健食品达5万种之多,每年销售额超过600亿元。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夸大宣传的现象,有相当比例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
另一方面,我国保健食品的审批长期处于“只进不退”的状态,给违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事实上,这暴露出我国保健食品监管体制存在严重问题。“只进不退”其实与“重审批、轻监管”的弊病一样,都是过去僵化体制的结果。由于财力及多种因素的约束,政府不可能无限制配置监管资源。在监管资源的配置上,审评、审批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而过程性监管和市场监管属于事中、事后监管,所配置的资源则相对薄弱。
现在保健食品市场出现那么多问题,且多在生产过程和销售领域,这种情况表明,问题并不是因为上市审批把关不严造成,而是源于生产和销售过程。也就是说,事前的审批代替不了事中、事后监管。缺乏全程监管,报批时送检的样品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最终进入市场的产品却有可能会是低品质的,甚至是假冒伪劣或有非法添加成分的。
此外,多头管理、权限不清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保健食品的配方五花八门,缺乏相关的标准和工艺规范等,也是造成该市场乱象的推手。
所谓对症施治,找到了保健食品市场的病因,治理乱象的药方也就容易开了。当务之急,显然是尽快建立健全保健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违法犯罪成本。在监管方面,相关部门不只是要做到严查、严打、严管,还需深化制度改革,改变当前“重审批、轻监管”的弊端,建立完善着眼事中、事后的保健食品监管新机制,完善日常监管和长效监管。
当然,还要做好普法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保健食品的辨识能力和防范能力,正确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保健食品,养成科学饮食、安全消费习惯。与此同时,要畅通投诉和维权渠道,鼓励消费者勇于并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与违法违规行为作斗争,维护自身权益。只有汇集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合力,保健食品市场乱象才能得到根治,这个市场也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