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号:  

海特高新联手5企业设通航公司 拓展航空产业链

  • 发布时间:2015-10-12 07:2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丁舟洋 实习生 侯培洋  责任编辑:杨菲

  国内飞机维修龙头企业海特高新(002023,SZ)将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了。

  据海特高新10月10日的公告,该公司将联合5家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大洋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洋通用)。其中海特高新出资1.24亿元,占总股本31%,是所有出资方中占股最多的大股东。而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昌飞)将占股19%。

  “虽然大洋通用涉及的股东较多,但主导权在于海特高新和昌飞。”海特高新董秘居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公司将主要围绕直升机机型开展通航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公务飞行、交通巡视、航空摄影等。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认为,昌飞是直升飞机制造商,海特高新是直升机维修商,两家公司联手开展航空运营,存在先天的优势和不足。“在技术和设施设备方面好一些,市场开拓、对航空公司盈利点的挖掘能力会弱一些。”

  海特高新、昌飞占主导

  今年以来,海特高新频频涉足航空维修服务主业以外的航空产业链其他环节。

  根据海特高新的公告,该公司将通过两家全资子公司“海特亚美”和“昆明飞安”,以自有资金1.24亿元参股设立大洋通用。大洋通用注册资本为4亿元,注册地江西,主要从事通用航空服务。海特高新完成该对外投资事项后,将持有大洋通用31%的股权。

  而与海特高新共同出资成立大洋通用的合作方也颇为来头。包括江西凯文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天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军工思波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中亚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隶属于巨型国企中航工业集团的昌飞,分别占大洋通用股权的17%、13%、9%、11%、19%。

  海特高新表示,通过参股设立大洋通用,该公司将深入布局通用航空产业,符合该公司“同心多元”的发展战略规划。即在航空维修、航空培训、航空新技术研发和制造等领域形成行业领先优势,同时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拓展该公司的航空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大洋通用涉及的股东多、背景多元化,海特高新将如何协调或将产生的公司管理理念差异?居平告诉记者,这确实需要股东之间的磨合,而主要的磨合方就在于海特高新和昌飞两家公司。“新公司的管理和决策由我们和昌飞主导,其他股东主要是起投资和资源整合的作用。”

  之所以选在江西,并与昌飞合作,居平表示,是由于昌飞在直升机制造业务方面优势明显,并且在当地有深厚的资源积累,江西省对发展通用航空的政策环境也较好。大洋通用未来也将主要围绕直升飞机机型开展业务。

  国内通航业务盈利尚难

  以航空维修起家的海特高新,显然不满足于仅仅做“飞机保养”。除了主营航空维修,海特高新的业务已拓展到了航空培训、高端芯片制造、航空金融服务等领域。

  资本市场也对这家公司颇有关注。今年9月,8家机构参与认购海特高新16亿元的定增计划。其中包括投资大佬刘益谦旗下的国华人寿,斥资2亿元认购海特高新1000.5万股,共计持有1.32%海特高新股份,进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

  事实上,在我国,与公众广为熟悉的公共运输航空相比,为商务飞行、飞行观光、交通巡逻等细分业务服务的通用航空迟迟没有“起飞”,通用航空公司普遍亏损的难题也尚未破解。李晓津认为,低空空域尚未开放,是制约我国通航事业的最大瓶颈。而这项改革何时能推进也未知,况且航空公司投入高、回报期长,通航企业若大举投资布局恐有风险。

  对此,海特高新董事长李飚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低空开放后最重要的市场机会不只是买卖飞机,而是推出一系列服务。“对于低空开放,我们很早就已开始布局,并且可以说我们已站在行业前列。”

  虽然通用航空公司在全国的盈利情况不甚理想,但居平亦在昨日(10月11日)对记者称,海特高新将根据通航市场的开放过程来推进业务。“通航的市场需求巨大,只是大家还没感受到。我们不能等市场已经很大了再来做。”

海特高新(002023) 详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