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流动性充裕但不会泛滥

  • 发布时间:2016-03-03 00:26: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张勤峰

  本周降准最终成行,但市场利率波澜不惊,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仅小幅下行,长期债券利率则不降反升。逾万亿到期逆回购,构成短期内市场利率下行的客观障碍,但忽略逆回购到期造成的阶段性扰动,在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背景下,对冲式降准恐怕也很难给银行体系流动性带来显著的增量。

  分析人士认为,为应对经济尾部风险,央行货币政策在操作实践中将维持稳健偏松,但汇率波动与资本流动造成的“硬约束”犹存,国内信用扩张、通胀抬头、地产波动也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放松的掣肘。未来货币政策宽松将有度,预计流动性总体无忧但不会泛滥,对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空间也不能期望过高。

  2月最后一天,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并从3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测算,此次降准可释放资金量6000亿元左右。得益于降准释放的大量长效廉价资金,短期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应声缓和,唯独市场利率下行乏力,与降准“巨斧”的名号有些不符。过去两天,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在小降后重新走稳,7天回购利率仍高于2月中旬水平;中长期债券利率基本未见明显下行,部分品种如10年国债利率甚至有所上涨。当前债券收益率曲线扁平,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实际系于短端,长债表现乏力,与货币市场利率有限下行传递的信息一样,即市场对降准后流动性的看法并不十分乐观。

  逾万亿到期逆回购,构成短期内市场利率下行的障碍。由于春节后流动性改善不及预期,前期逆回购交易不能顺利退出,在到期量巨大的情况下,增量续做逆回购变得愈发难以持续,也始终无法提供稳定的流动性预期,央行通过实施降准,对到期逆回购进行一次性对冲,既缓解了流动性紧张,也为公开市场操作回归常态创造条件。但替代性的降准导致其对短期资金面的利好刺激大打折扣。

  从较长时间来看,央行逆回购操作基本不影响资金总量,此次降准仍然释放了可观的超储资金,然而,在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背景下,此次降准充其量只能弥补基础货币供给不足造成的流动性缺口,仍然很难给银行体系流动性带来显著的增量。因此,在逆回购到期冲击消退后,流动性改善的空间可能仍会有限。

  未来流动性能否“锦上添花”,关键仍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节奏和力度。此次降准姗姗来迟,虽然表明货币政策仍未脱离宽松的轨道,但在节奏上呈现出微妙变化仍值得注意。

  2月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降至多年低点,显示中国经济仍处于反复探底的阶段,经济下行压力需要货币政策继续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可以想见,未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再度加大的时候,货币政策仍存在放松的可能性。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地方存量债务置换,也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在操作实践中将维持稳健偏松的取向,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应是最直观的体现。

  不过,在内外复杂局面下,国内货币政策调控日益面临掣肘,货币政策操作似乎正从大刀阔斧式放松回归相机抉择、灵活微调与定向调控的路径。首先,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结束单边升值、居民增加海外资产配置的背景下,汇率波动与资本流动仍将对货币政策放松构成“硬约束”;其次,近段时间,国内信贷投放加快、社会融资增长较多,宽信用进程渐入正轨,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或在显现,货币政策是否需继续大幅放松尚有待观察;再者,季节性通胀压力尚未见明显减轻,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暂时受限;最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较快,鉴于地产行业对货币政策高度敏感,地产行业波动加大,也将逐渐制约货币政策放松空间。

  总之,在多重目标和多种变量约束下,未来货币政策操作更可能是缝缝补补,而非一味放松,货币政策宽松有度,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的态度明确,但也无意造就流动性过度宽松的局面。再考虑到信贷投放、债券发行造成的资金损耗,以及外汇占款持续减少的不利影响,未来对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空间似乎不能期望过高。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