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站在供给侧改革的创新风口

  • 发布时间:2015-12-09 01:43: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陈炜嘉

  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占比增速的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力要素供给面临刘易斯拐点。传统要素的快速货币化导致的过度资本投资,推高债务成本的同时,拉低了资本边际回报率。在产能过剩和传统要素供给面临越来越强供给瓶颈约束背景下,依靠传统要素增量投入实现经济总量外生扩张的需求管理模式,难以突破当前宏观经济周期下行压力。

  通过供给侧改革,改善要素报酬分配机制,降低要素流动成本,释放要素供给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善传统要素组合,将先进科技融入传统生产要素组合,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善单位要素边际生产效率,提升宏观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是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必然选择。

  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看,传统“三驾马车”的拉动效果呈现动力递减特征。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率连续下滑,由33%的增速降至2015年10月份的10.2%,其中新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10.1%,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降至8.3%。2009年以来,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相当于将GDP向下拉动0.4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超过50万亿元,企业存款超过40万亿元,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在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并存压力下,宏观调控思路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型,寻求宏观经济的平衡发展,势必需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支持。观察宏观经济周期轮动规律,任何长波宏观周期均有一系列中短周期波动构成。从3年左右的库存周期到10年左右的设备投资周期,恰是当前宏观经济需要克服的困境。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新一轮宏观经济景气将是本轮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着力点。通过优化技术创新环境,支持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消化过剩产能,鼓励全社会资本参与改革创新,激发经济活力,启动宏观经济新周期。

  经济周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传统投资回报率的下降使得创新的机会成本降低,在逆周期宽松货币环境下,企业家乐于投资技术创新活动,一起通过创新降低要素使用成本,扭转经济困境。因而在经济下行至经济触底阶段,容易出现创新活动的相对活跃期。“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从创新角度解释了经济从衰退到复苏的动力源泉:业绩不佳的企业会被淘汰;资金从衰败的行业撤出,转而投向新兴行业;高素质的熟练工人也会向更有实力的雇主流动。历史经验证明,对于那些有资金、有想法的企业,经济衰退可以为它们提供巨大的战略机会。从1929年到1936年,美国企业每年成立至少73个内部研发实验室,用于新技术研发创新。

  2014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传统产业财务杠杆压力加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伴随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以创新交易方式和降低交易成本为核心内容的一轮新的创新创业热潮正在兴起,并引导社会资本重新平衡资源配置。以PE/VC投资为例,无论是投资案例数还是投资规模,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从小规模的创新活动到大规模的创新热情,创新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集中爆发。一项创新活动从发明到授权应用进而最后产生经济效益,往往需要3-5年时间,因而经济会在创新活动达到峰值之后逐步走出衰退步入复苏,并在进一步的投资带动下回归经济繁荣。这一个过程,也是以技术创新消化过剩产能,继而通过制造业部门生产设备升级,带动产品和消费升级的过程。

  优化现有要素组合,提高要素产出效率,改善储蓄投资转化率并改善当前就业环境的有效手段,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创新,提高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效率,促进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需要至少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创新行为必须以改善和引导需求为导向。创新企业和创新企业家的使命,是通过创新性模式,前瞻性发掘人们的各层次需求,积极响应并有效地实现客户需求。借助深入的大数据分析,发掘用户潜在需求和前瞻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并进行商业化实现。从近年PE/VC投资行业分布上看,信息技术行业、消费行业、金融服务行业及医疗健康行业等与人们生活需求相关的行业创新,均得到社会风投资金的认可和追捧。

  以多层资本市场丰富民间资本参与创新的方式。创新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资金问题,技术资本化是促进和支持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与民间社会资金的结合,创新先进技术资本化的手段,使创新技术在实际推广和产业化之前,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撬动未来发展动力。健全新三板交易和流动性机制,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分配方式上向创新要素倾斜。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不足,便是在要素收入分配上难以做到效率和公平的兼顾。劳动力、土地和货币资本要素过多向工业化倾斜,人为低估传统要素成本的结果,必然导致要素低效率投入和产能的高度重复和过剩。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必须建立在优化要素分配效率上,通过科学可持续的要素报酬分配机制和风险报酬补偿机制,激活优势要素供给,引导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创新要素生产力。

  完善创新行为风险退出机制。并非所有的创新都是符合市场规则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鼓励和支持创新的同时,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创新行为的风险退出机制,防止过度模仿和低效率创新。防止一窝蜂式的激情创新,鼓励经得起市场甄别和考验的、有潜在需求支撑的创新。在支持创新发展过程中,通过有偿的和激励相容的资本支持模式,防范低效率创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