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吴敬琏:用市场化办法改善供给侧 政府别过多干预

  • 发布时间:2015-12-07 10:48:03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春晖

  中国网财经12月7日讯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12月5日至6日在京举办,会上,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目前中国面临着一个变革的关口,就是要解决供给侧的问题。当前情况下要改善供给侧,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而在改善供给的时候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要用能够支持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去推动实现结构的改善,而不是采用政府出手、政府起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办法。

  为什么要改善供给侧?

  吴敬琏称,过去讨论宏观经济问题的时候主要是着重在需求侧,需求侧主要是三个因素:投资、消费、出口。其中最容易办的政府也比较有能力去做的是增加投资,叫做“扩需求、保增长”。但是这个办法现在看来是有局限性的,甚至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近两年副作用表现很大,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投资回报递减。在09年的时候四万亿投资、十万亿贷款下去马上增速就回升几个百分点,三个甚至四个百分点,但是近年来效率递减,同样的刺激力度,但是回升的很少而且持续的时间很短,甚至到了最近这一年投资下去了GDP增速没有变化。所以说,用需求侧增强需求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看来效果越来越差了。

  另一方面,因为靠投入资源去解决问题使资源越来越紧缺,投进去的是什么呢?就是票子、就是债务、就是寅吃卯粮,这样使得国民资产负债表,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包括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杠杆率越升越高,特别是整个企业界杠杆率远远超过了欧盟所规定的90%的水平,这样某些环节上越来越出现债务危机和资金链断裂,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生而且发散开来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出现所谓系统性风险。这样对于从需求侧去看问题、从需求侧去找解决的办法大多数人失去了信心。

  在今年看来,特别是上个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会议上,党和政府的领导都明确了一点,就是要从供给侧去分析问题的根源,从供给侧采取措施。

  怎么改善供给侧?

  吴敬琏称,供给侧的因素主要也是三个因素,从长期经济发展趋势来说,经济学的普遍的共识是应该从供给侧的基本因素去分析,从供给方面去看增长,主要的因素是三个:第一个因素是投资,投资就是新增资本;第二个因素是新增劳动力;第三个因素是效率提高。

  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还是保持着第一是投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因素就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低效的农村使用到比较高效的城市使用的转移。另一条是开放使得我国能够在没有很多自主创新的条件下,用购买外国设备、引进外国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这也使得效率提高了。

  近年来因为城市化过程到了后期,一般的技术水平和先进国家的差距大大的缩小,不可能用简单的购买和引进的办法来提高技术水平,这方面的拉动增长的可能性就逐渐的在消失,加上刚才说的投资已经引起了消极后果的积累,也不能再大量用这个办法保持供给的增长。这种情况下要改善供给方,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其中一点是三个基本供给驱动因素中着重在第三个因素上,就是效率提高上下工夫,这是非常重大的转变。

  吴敬琏还表示,改善供给的时候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要用能够支持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去推动实现结构的改善。

  以前,政府遇到了经济问题就想办法从需求侧解决,靠投资拉动来解决问题,即使注意到供给侧的时候往往也采取计划经济的办法,政府出手来改变供给结构、改变供给的体系。比较突出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那一拨运动,那是供给侧的改善,使得供给结构有所变化,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发展起来,能够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但是用的办法在相当程度上是用的政府出手、政府起决定性作用来配置资源,大量的给企业补贴来发展光伏产业、LED产业等等,而不是用市场的方法。即使是认定了问题出现在供给侧,要改善供给也有两种不同的办法,正确的办法是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通过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这样的制度体系来推动供给侧的改善、供给体系和供给结构的改善。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

  吴敬琏称,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共同来推动改革,来实现这样的改变。所谓突破变革的关口,就面临着供给侧它的体系和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这方面的变革,而这些变革都需要各界共同来做好,政府就要像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那样,做它应该做的事情上做的更好,而不是去做一些不应该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而应该做的事情又没有做好或者没有做好。

  譬如说要在供给侧鼓励创新,政府最重要的还是要建设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建设好的法制化的市场体系,而不是直接的去确定攻关的内容、确定技术路线、去给企业许多补贴,甚至是已经到了竞争后的阶段,继续给一些企业补贴,这样削弱了市场的竞争。

  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是变革的积极参加者。这项变革,市场化、法制化的变革对于某些企业的既得利益是有影响的,但是对于长远的发展,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对于整个国家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所以里面就有取舍的问题,是不是支持这样一些能够损害自己的短期利益的改革,全力的进行支持还是阻挠,去阻挡改革的实现。

  另一方面,企业家要做出准备,要适应新的经营环境。过去因为体制不健全,有些特殊政策或者政策优惠等等。但是为了推进实现供给侧的转变,能够使得经济发展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一定要建立刚才说到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样的营商环境下,或者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下,企业不能再依靠政府的特殊政策、特殊优惠去赚钱,只有靠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适应消费者需要的能力去把企业做到成功。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