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宽松格局
- 发布时间:2015-12-09 01:43: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陈彬
2016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结构调整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国际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外贸需求疲弱影响我国出口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就业构成威胁,有可能引发新的失业问题。而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将带来更多新增就业机会,国家对创业创新宏观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逐步落实都将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对就业的滞后影响不容忽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经济仍处在一个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新旧动力的转换依旧在进行之中,新动力还难以抵消传统动力下降的影响,以至于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2016年的经济增速可能继续放缓至6.5%左右。由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有一定的时滞,明年的就业压力将更为凸显。
二是国际经济复苏的动能不足,通过外贸间接影响我国就业。世界银行在10月5日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新兴经济体2015年与2016年预期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至6.5%和6.4%,预计中国经济2015年和2016年将分别增长6.9%和6.7%。IMF在10月份发布的最新报告也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7月份的3.8%调低至3.6%。其中,发达经济体预期增速从7月份的2.4%下调为2.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预期增速从7月份的4.7%下调为4.5%。由此可见,今明两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均不乐观。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外贸出口地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放缓势必将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影响,并最终影响国内就业的稳定与增长。
三是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缓解就业难,但对未来经济增长不利。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2014年15-59岁人口同比减少了371万人,所占人口比例进一步降至68.0%,分别连续第三年和第四年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就业的矛盾。但是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已经造成我国就业总人口增速的放缓,而作为要素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将对经济未来的长期增长形成制约,反过来影响就业的增长。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率保持了高度的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自2010年我国城镇净增就业人数达到1365万人的峰值后,经济增长率也开始下降。2014年我国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仅为1070万人,预计2015年和2016年仍将延续这一趋势。
四是科技革命带来新增就业机会,人才结构性矛盾凸显。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创新,网店、微商、众创空间等新型的创业就业形式蓬勃发展起来。随着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新就业形态将不断涌现,由此也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过程中,对于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明显增加。但是目前在我国与用人单位要求变化相适应的技工技能人才依然相对短缺,这个矛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更加显现。
五是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对促进就业创业起到积极作用。2015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旨在促进就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全方位、多手段地解决就业问题。
2016年就业趋势预测
第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保持稳中略降。当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持续处在历史高位,在经济增速缓慢下行的情况下实现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由于经济增长对就业存在滞后效应,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的经济增长率降低已经影响到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增长。随着经济增长率的进一步降低,未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必将出现下降。并且,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步减少,为此只需要根据经济增长水平的变化维持一定的就业规模就能保持社会就业的稳定。初步预计,2016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维持在1000万人以上,但低于2015年约1300万人的水平。
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快于经济增长。随着我国人才红利的陆续释放以及生产活动向高端制造、研发、设计等领域拓展,人均劳动生产率将实现大幅提升,进而带动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收入倾斜。同时人口增速的放缓将使得人均收入水平的摊薄效应降低。因此,未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仍将维持快速增长。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率变动的高度相关性,2016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将比2015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经济增长率,预计为7%。农业生产经营效率随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而提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住房财产抵押权改革后农民将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权利,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要快于城镇居民。预计2016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分别增长6.3%和7.6%左右。
第三,劳动力市场将总体保持宽松局面。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的求人倍率始终高于1,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已经由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的状态,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新经济业态的不断出现使得就业机会和岗位都增加了;二是由于总和生育率降低,使得适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由此也缓解了就业市场上的供求压力。预计2016年我国就业市场继续维持宽松局面,求人倍率仍然将大于1。
第四,适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更加突出。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自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来,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有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139万多对办理了手续。从2014年实际生育情况来看,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但2014年的出生人口仅比2013年增加了47万。人口红利是一个长波效应,新生人口增加在短期内可以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更明显的作用要等到15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现。预计2016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将继续下降至67.3%上下,加上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怀孕及照料孩子会使劳动力减少或劳动力的有效劳动时间减少,未来我国劳动力供给问题将更加突出。
第五,重点群体就业难问题依然不容忽视。虽然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维持宽松局面,但是重点群体的就业难问题依然不容忽视。虽然统计数字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增长明显放缓,但农民工的大部分仍然在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工作,面临频繁转换工作岗位的问题,就业质量较低。
为了进一步做好未来的就业工作,实现稳定就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深化就业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科学评估人口生育政策变化的影响,保证经济增长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加大力度扶持创业创新活动,推动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热潮;积极引导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强化职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增强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