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瑶瑶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4日表示,2016年被称为供给侧改革的元年,今年供给侧改革将进入深化之年。
“大家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会提到‘三去一降一补’,但事实上,‘三去一降一补’不是改革的全部,仅是切入点。到了改革的深化期,我们应更多聚焦到改革深水区,在制度方面进行攻坚克难。”贾康表示。
贾康举例说,在房地产领域,去库存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但仅依靠去库存不能解决去年下半年出现的在一线城市带动下很多城市房价大涨的问题,而是要推动房地产领域的相关基础性制度建设。比如房地产税的设立,“房地产税的出台已经有了现实的迫切性,我们希望房地产税能够尽快进入立法程序。进入立法程序后,各方对房地产税各种各样的诉求都将通过阳光化、规范的法定程序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互动。”
“房地产领域只是我们观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在农业、制造业、金融业等其他领域也是如此。”贾康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是定制化的,是通盘的方案设计。强调配套、系统工程式的把握,强调真正能在问题导向下实现攻坚克难、解决制度供给的问题。”
刘吉臻委员:政府在能源转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
本报讯记者张瑶瑶报道
作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刘吉臻一直非常关注能源转型的有关问题。他表示,能源转型是一个大的趋势,我们应该致力于推动这项工作,让其发展进程更快一些。
据悉,近年来,财政部联合有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推动能源转型的政策,例如《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专门设立清洁基金等。
刘吉臻表示,政府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推出的政策取得了很多成效,但通过补贴等方式推动新能源发展,也给政府带来越来越重的负担。新能源作为一个产业,其发展应该符合经济规律,在发展初期,国家资金更多发挥的是引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以市场的机制、成熟的技术、科学的方法获得长足发展,而不是让政府一味通过资金支持为新能源发展“埋单”。
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评选为例,该专项资金的分配采取了竞争答辩、专家评审决策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地方在示范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的积极性,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分配给“优中选优”的城市,通过示范城市更好地释放出示范效应,从而引领更多城市向着节能减排的方向迈进。
刘吉臻表示,能源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未来的30年甚至50年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国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要占到15%,这是一个比较高的目标。新能源的替代仅是能源转型的一个方面,我国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混合能源时代,因此还应致力于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比如,对于煤电污染物的排放要严格控制标准,争取达到世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目前,社会对能源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当我们通过高效用能和全民节能大大降低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费总量时,大家就会担心是不是GDP没有达到应有的数值。我们的能源转型不能被GDP增长所捆绑,一个清洁的社会、一个幸福的社会,不能过度依赖大量地消耗资源和能源来维持。希望这一问题引起社会更高度的关注。”刘吉臻最后强调说。
王长华委员:对地方高校经费使用进一步简政放权
本报讯记者张衡报道继去年就科研经费管理提交了提案后,今年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长华就这一问题进行细化和深入研究,带来了《关于对地方高校经费使用和预算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的新提案。
王长华表示,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后,中央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放宽了财政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事业发展中的“堵点”和“痛点”,受到了高校的普遍欢迎。但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需要相比,大学拨款机制和专项经费使用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地方高校发展的手脚。对此,王长华提出“三个进一步”建议。
首先,进一步改革高校拨款机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建立符合高校发展实际需要的预算管理机制,对高校经费使用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比如,提高基本办学经费比例,允许高校在基本预算科目之间进行适当调整。
其次,进一步放宽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限制,充分相信高校自身能管好用好专项经费,允许高校统筹使用和调配各种渠道资金,包括将经费用在人员身上。
最后,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实践证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等,对地方高校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王长华建议,中央财政设立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项支持计划,对各省区市纳入“双一流”重点建设的高校给予特殊支持,重点解决地方骨干高校与部委属高校在政策、经费、待遇上的差别,增强地方高校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