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2月19日电(记者 颜之宏 宋为伟)“小陈!快!快看看我儿子怎么了!”今年8月22日晚7时左右,漳浦县后溪村村民陈龙云抱着自己6岁的儿子冲进了村里的诊所。
发热、嗜睡、频繁呕吐……一系列症状让村医陈伟琳警觉起来,“是不是吃了什么东西?”得知孩子下午采食了几个蘑菇,陈伟琳一边联系送医车辆,一边给孩子做紧急治疗。
当天晚上,村里一共有六个孩子因误食毒蘑菇被紧急送医治疗,幸运的是,因为送医及时,孩子们都转危为安。
陈伟琳服务的后溪村隶属于福建省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全乡三分之一以上为畲族人口。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里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80后村医陈伟琳成了不少留守村民的“家庭医生”和他们的“亲人”。
陈伟琳的父亲陈启惠1968年卫校毕业后就一直留在湖西畲族乡卫生院做赤脚医生。陈伟琳从小就喜欢待在父亲身旁看他问诊号脉,耳濡目染,六岁时就能将包含300余方中医常用方剂的《汤头歌诀》倒背如流。1998年,陈伟琳从卫校毕业后回到后溪村,从父亲手中接过村医的接力棒。
南山自然村一位高龄村民患上了糖尿病足,陈伟琳每天往返两三趟为其清洗伤口,前后坚持了七年。2006年,台风季洪水将一座桥梁摧毁,陈伟琳每天只好涉溪通过。有时溪水实在太急,就得绕行7公里多的山路。
“不放弃一个病患,是做医生的本分。”父亲的话像标尺一样丈量着陈伟琳的每一次出诊。当村里年轻人都想外出发展时,陈启惠却坚定地将儿子留了下来,“山区缺医少药,总得有人来给乡亲们看病!”
走过几里山路,记者跟随陈伟琳来到86岁的蓝美娘老人家。借着昏暗的灯光,只见老旧的土房内,老人正躺在床上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陈伟琳收拾了下屋子,便开始细心地听诊号脉。
“他比儿子还亲。”蓝美娘强撑起身子告诉记者,“每次来都会带些营养品,还不肯收钱。”
像蓝美娘这样的建档患者,后溪村还有300多人。“每人每年需要入户体检3次,一年下来就是1200多趟。还有65岁以上老人每年一次的上门体检,这些都需要伟琳一个人来完成。”湖西卫生院负责人蓝文泰说。
就在今年,陈伟琳放弃了乡卫生院全科医学特殊岗位的招聘考试。如果通过考试,就会拥有编制,每年还有3万元的政府补贴。陈伟琳说:“也想到乡里去工作,但村里老老少少有个头痛脑热咋办?”
37本献血证,115200毫升总献血量,可以流满24名体格健壮的成年人身体。在漳州市,陈伟琳还是小有名气的“热血英雄”。2006年底,陈伟琳又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短短十年间,陈伟琳共捐献机采血小板80次。
在陈伟琳眼里,三千多位村民就是“家里人”。行医18年,他累计出诊24820人次,其中诊治或转诊危急重症患者612人次,义务为老年人体检5100人次,为临终老人进行人文关怀340人次。
“常年与病人打交通,更加珍惜作为健康人的幸福。帮助乡亲们解除病痛,个人的幸福才更有意义。”话未说完,陈伟琳又接到求救电话。背上药箱,跨上他那辆略显破旧的摩托车,“家庭医生”陈伟琳又一次出发。
(责任编辑: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