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用打败金融消费“骗局”
- 发布时间:2016-03-16 06:33:47 来源:大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问题P2P平台投资难保本
[P2P四种常见诈骗手段]
1.高息陷阱;
2.平台连续几天或频繁出现秒标、天标;
3.虚构网站、平台背景及注册资金;
4.在投资过程中,要求投资者将资金打入个人账户。
[经典案例]
1.某网络借贷平台2013年4月上线,10月即案发,仅仅存活了6个月,可谓短命P2P。据投资者不完全统计,截至该平台案发,已统计的投资人共计370人,涉案金额4464多万元。资料显示,该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其宣称的年化收益率几乎不低于20%,而且承诺7%的投标奖励。
2.另一网贷平台于2012年8月上线,2012年12月21日歇业,受害人有60余名,涉案金额2000万元。资料显示,该平台涉嫌自融,平台老板炒期货,为了能给自己融资开设平台。平台融资未还的2000万元,除借给其亲友200万元做周转外,大部分被其以多个他人账户名义操作期货买卖,全部失败,血本无归。
[防骗小贴士]
1.警惕年化收益率超过24%的平台。
2.警惕以“秒标”招揽人气的平台。
3.警惕团队金融背景不强的平台。
4.警惕有自融嫌疑的平台。
5.警惕超短期项目过多的平台。
6.警惕单个项目融资金额巨大的平台。
7.警惕刚上线平台。那些已经“结束”的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运营时间基本都没有超过半年。
■网银诈骗“小额”很受伤
中国银联报告显示,10%的被访者曾遭遇过网上交易诈骗,其中钓鱼网站、木马病毒及虚假退款仍是主要的欺诈手段。从欺诈损失看以小额为主,遭遇过网络交易诈骗的受访者中约六成被骗金额低于500元,但有8%的人损失超过5000元。
[经典案例]
1.市民张女士收到一份所谓“某银行客户安全警告”的邮件,称其账户被临时冻结。要求张女士点击新链接,登录银行网银通道修改密码。张女士点开链接,进入到邮件提供的网站,修改了密码。结果,当天下午,张女士去该行取款时,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3000元钱不见了。
2.市民刘女士接到一条短信,称其在某购物中心用银行卡消费2630元。刘女士随即拨打短信提示电话报案,并将身份证件、账号甚至密码等信息如实告知“公安人员”。刘女士随后再次按“公安人员”建议拨打“银联中心”电话,并办理网上银行签约,提供了签约信息、密码等信息。不法分子随后登录网上银行,将4000元资金全部转出。
3.通过假网站链接诱骗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发送电子邮件,以系统升级等名义诱骗用户点击进入这些假网站,或以网友的身份低价兜售网络游戏装备等商品,诱骗用户登录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网站,并要求他们输入自己的账号、网上银行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
[防骗小贴士]
1.不要泄露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账户和身份证信息,手机校验码不要透露给任何人;
2.手机安装保护软件,不要在微信或QQ等社交平台上,随意接收别人的图片、二维码、链接和APP,以免手机被木马病毒入侵;
3.要在可靠WiFi网络环境下进行网上支付,手机号突然失效,立马联系电信运营商补卡;
4.网购不要轻信卖家,随意点击卖家发来的QQ链接购物付款。
■贵金属交易骗局“请君入瓮”
[常见的贵金属投资骗局三种情况]
一是非专业导致的投资亏损。问题出在哪里呢?在找投资人开户时,业务员把贵金属交易赚钱说得很简单,在没有足够专业帮助或者指导的情况下亏了资本。
二是操控后台。交易中涉及到手续费和点差反复倒腾几次就足以让整个保证金变为零,大量利润正是以这种形式流入交易所和贵金属经营公司(代理商)手中。
三是“山寨”贵金属交易所,全国的很多交易所曾遭受突击检查,这些交易所有的未经批准违法开展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有的交易场所管理不规范,存在严重投机和价格操纵行为。
[经典案例]
投资者李先生接到某现货白银公司营销人员多次电话营销之后,投入30万元,加入了该公司的VIP专属活动。结果,短短一个星期,在该公司的“指导”并口头保证不亏的情况下,李先生最终亏损15万元。
[防骗小贴士]
1.最重要的一点——不懂专业知识的,就千万不要听信贵金属交易平台销售人士的劝说贸然进场。
2.提防贵金属交易骗局,看平台资质。
3.提防贵金属交易骗局,看出入金方式。
4.提防贵金属交易骗局,看资金是否安全。
5.提防贵金属交易骗局,看交易软件是否可信。
6.看客户是否独立操作。
■银行卡盗刷“购物达人”要小心
[常见的银行卡盗刷手段]
1.电话诈骗。谎称是银行客服向持卡人套取个人信息。
2.钓鱼网站。伪装成正规网站套取信息。
3.密码偷窥器。安装在开放式ATM机处偷窥用户密码。
4.银行卡复制器。餐厅、酒店等个体商户有可能用特殊工具复制顾客的银行卡。
[经典案例]
1.日前,昆明市民孟小姐持有一张某银行的信用卡,平日里一直放在身边。去年9月28日晚上10时10分,李女士突然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提醒该卡消费了780元,这让李女士十分吃惊。她立马找出自己的信用卡,拨通了银行的客服人员电话。银行客服人员告诉她,这笔消费是在广州用POS机结算的,用于购物。
2、青岛的网购达人魏女士在双十二购买了一些商品,在支付成功不久后她接到一名自称是卖家的电话。“卖家”称她之前购买的货品已经被抢购一空了,需要退钱给她。魏女士点开“卖家”发给的一条链接自行操作退款。随后按页面要求,输入银行卡信息,在“卖家”索要验证码时她真以为是办理退款所用,就告诉了对方。最后,当银行发来消费提示短信时,她得知自己的银行卡在杭州被消费了6000元。
[防骗小贴士]
1.建议持卡人将经常在商户刷卡或在ATM取现使用的磁条银行卡,更换为金融IC卡(即芯片卡),这将极大提升银行卡安全性。
2.在商户刷卡消费,尽量避免银行卡离开视线范围。在刷卡消费和使用ATM输入密码时,都应尽可能注意手势遮挡。谨慎识别ATM机具上张贴的“故障”、“升级”或要求转账的所谓“公告”,银行、银联不会要求持卡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3.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以及信用卡有效期、校验码(CVN2,背面签名条上数字的后三位),都是涉及账户资金安全的重要信息,请务必妥善保管;
4.不要通过邮件、短信、聊天工具发来的钓鱼网站链接输入这些信息。任何索要短信验证码的行为都是诈骗,网上交易时,短信验证码相当于“一次性密码”;
5.如果发现被骗或被盗刷,应立即致电发卡银行或支付机构,并及时冻结、挂失卡片或账户。部分支付机构需持卡人提供报警回执作为否认交易的证明材料,由于公安机关对案件受理地有规定,建议持卡人在前往派出所报案前先拨打110咨询。
■银行存款
——也要上点心
[为什么会没了呢?大概有这三种原因]
第一种:社会人员作案
比如某公司“丢失”1.5亿元银行存款一案。犯罪嫌疑人用伪造银行票证等手段,骗该公司在银行的上亿元存款。伪造银行印章,编造假存款合作协议,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获取公司有关开户所需资料和印模,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并使用假印鉴将存款全部转出银行。
第二种:银行员工与社会人员勾结诈骗
其常见的骗人诱饵是高息。如果有人说银行的存款利率能给到10%甚至更高,大家就一定要多个心眼。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发现,自己的数百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9505万元存款不知所踪。经初步调查,涉案银行网点的负责人祝某是导致42名储户存款失踪的“内鬼”。
第三种:银行员工骗取客户存款
曾出现过银行员工诱骗储户多次输入密码,在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暗中将存款转出。2012年,储户张菊花900万元存入某行后,发现资金被转走。上述银行负责人承认将900万用于发放高利贷,投向了房地产等领域无法收回。
[防骗小贴士]
1.面对强势的银行,从这些案件的真相来看,市民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账户信息。
2.在POS机、ATM机上刷卡时要多加留意,拒绝一切非常规设备,注意对方任何小动作。一旦发现被盗刷,立即致电客服冻结银行卡,就近刷卡取得证据,然后报警。
编辑整理 沈璇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