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澳投资中企大有可为
- 发布时间:2016-02-23 22:32:44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据澳媒《时代报》日前报道,已进入破产自愿管理程序的澳大利亚电子零售巨头DickSmith的接管方会计师事务所富理诚(FerrierHodgson)近日表示,正积极寻找潜在的亚洲买家,既缓解DickSmith的经营困局,又可为亚洲电子零售商进入澳洲市场铺开捷径。
富理诚建议DickSmith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等报纸上刊登出售广告,以吸引希望进军澳大利亚市场的国美电器、苏宁易购及山田电机等亚洲电子零售商关注。据报道,目前富理诚已收到了至少50份收购意向书。
收并购有利中企发展
据悉,DickSmith在大洋洲共拥有393家门店,贯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司在2015年遇到经营危机,并开始向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新西兰国民银行和汇丰银行等举债。目前,DickSmith基础设施和店内商品的结算为1.35亿澳元,但其欠款已经达到3.4亿澳元。
报道指出,目前在世界排名前250位的零售巨头中,已有39家进驻澳大利亚。中国虽有9家零售商跻身世界250强,却没有一家零售商在澳大利亚开设门店。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认为,国内企业能否顺利收购DickSmith取决于国内企业愿不愿意开拓澳大利亚市场,并且会不会遇到其他国家的强劲收购竞争对手。DickSmith其实业务基础较佳,走向破产主要是由于私募的介入对公司的管理造成影响。如果接盘公司能够对DickSmith进行妥善整合,其有望重焕活力。如果国美、苏宁易购有意向接盘,成功率或较大,因为他们融资能力较强,而且DickSmith也明确表示希望吸引国美、苏宁易购等国内企业关注。
国内投资平台“let’sgo(中国走出去)”相关负责人就对国际商报记者举例称,国内民营企业三胞集团从2014年正式启动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系列的海外并购将其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北美、欧洲、中东等地。该集团以及旗下子公司先后收购了英国老牌百货公司HouseofFraser、美国新奇特产品知名零售商Brookstone以及以色列医疗服务企业Natali。
在这些并购案例中,该集团的掌门人总结了自身在推进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他们一致表示,并购国外优秀的商业企业,引进先进运营模式和管理系统是国内商业实现弯道超车、快速转型升级的一个途径。
澳市场有潜力
安永近期针对全球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1600位大型企业高管展开调查,有239位来自零售行业。其两年一度的《全球消费产品与零售资本信心晴雨表》报告揭示,零售行业并购活动预计将增加,有66%的行业企业有意在未来12个月内发起收购。
安永报告显示,从全球趋势来看,消费产品与零售公司正考虑向成熟而非新兴市场做更多投资,这一意愿较18个月前显著上升。“全球零售业利润率提升,加上数字化潮流,澳大利亚2200万人口背后的消费能力备受跨国企业巨头关注”。
杜岩宏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认为,中企赴澳投资在电子零售领域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能够实现市场拓展,中国电子零售当前竞争激烈,中企赴澳投资有利于扩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吸收澳电子零售企业的发展优势,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而在杜岩宏看来,中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中企对澳市场结构、消费者偏好、法律规定等的熟悉度不高,需要花费较多精力进行调研,并适应澳市场。
另外,现在根据重大投资者签证的规定,希望拿到澳大利亚永久居住权的外国人必须在当地投资500万澳元。自2015年7月1日后,至少要将50万澳元投资到注册在案的风投基金。在重大投资者签证实施的前3年间,有批评认为,该签证推高了澳房价和澳政府债券,对实体经济和澳企业家并没有帮助作用,于是对该签证的改革应运而生。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