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郑第元的脱贫路

  • 发布时间:2016-02-02 06:31:5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邓俐实习记者王蓁

  “提拔提拔,国家在‘提’,自己要‘拔’,要想脱贫,必须要有干劲。”1月15日,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小仑村村民郑第元站在旁边“看热闹”的随口一句话,得到了正在调研的上级领导们齐刷刷的掌声和点赞。

  活了70年,还是头一回有人为自己的讲话鼓掌,老郑还有点不好意思。但老郑的这句话不是求表现,而是发自肺腑。因为,2015年,老郑一家终于摘掉“贫困”帽。

  穷根

  小仑村位于塘坝镇的西部,地处偏远,幅员面积10余平方公里。虽是该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但全村仅有一条公路和一条河流从村旁而过,落后的交通和水利设施导致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没“钱路”,村民只得靠天吃饭,也习惯了与贫困为伴,全村共有134户贫困户,其中因病、因学等原因造成的深度贫困户17户55人,老郑一家就占3人。

  妻子多种疾病缠身,每天都离不开药。十多年前,唯一的儿子外出打工至今杳无音讯,儿媳也随之离家出走。孙子虽一天天长大,但却是智障,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老郑虽是村里公认的勤快人,但背着沉重的家庭负担也只能勉强糊口。

  2002年,潼南被纳入重庆市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后,全区一直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整村推进、整村脱贫、小片区开发、脱贫攻坚四个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增收等方面狠下功夫。

  2010年,与老郑家一丘之隔的封坝村“动作”大,不仅从相邻的四川省安岳县引进柠檬种植技术,还鼓励当地农户发展柠檬产业。

  村社道路开始硬化了,水源问题解决了。老郑看到了产业发展倒逼带来的变化后,也想种柠檬,但思前想后,还是因缺乏劳动力而放弃了。

  “郑叔,我流转你家的地,每亩地的流转费用等值于450斤稻谷,然后再请你到基地打工抓田间管理,按50元/天计算,你干不干?”老郑的难处大家都看在眼里,盛世柠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丽梅第一时间找到老郑。

  老郑爽快地答应了,流转出3亩地给合作社发展柠檬,成了“工薪阶层”,老郑倍加珍惜这份“美差”,“地还是那块地,但可以挣双份钱,划算。”

  但即便如此,势单力薄的老郑还是没有摆脱贫困。

  穷亲

  “脱贫攻坚,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全区‘一盘棋’,打好扶贫攻坚战。”2015年6月,潼南区委书记辛国荣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大会上立下“军令状”:全区50个贫困村、15353户贫困户、50272名贫困人口必须实现脱贫摘帽。

  全区建立了“区级领导+部门帮扶集团”包帮一个镇街、“区级领导+驻村工作队+龙头企业”包帮一个村、“区镇村三级领导+志愿者分队”包帮贫困户的三级包帮联系机制。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我们还制定了‘1261’的政策措施。”潼南区扶贫办主任李万隆介绍,瞄准“一个靶子”,即瞄准按时完成贫困村销号、贫困户越线、贫困区摘帽;转动“2个轮子”,即制定出台了《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和《贫困救助管理暂行办法》;探索“6条路子”,即走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困难救济、教育帮扶、法律援助、低保兜底等贫困户越线脱贫的路子;开出“10个方子”,即用好自种自养、联户带动、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退地入保、扶持农场、订单采购、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的方子。

  “要彻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除机制保障外,继续抓好产业发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能拔掉‘穷根’。”潼南区副区长朱福荣介绍,该区紧紧围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生态畜禽、特色种植四大产业,设立2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和1000万元贫困救助专项基金,协调8家金融机构为贫困村贷款授信5亿元,动员龙头企业带动、派遣科技特派员帮扶,从资金、金融、技术、市场等多方面解决“造血”问题。

  老郑很感谢一系列好政策:镇、区还为老郑制定了医疗救助帮扶措施,解决妻子的医疗费用问题;对接帮扶的园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盛田良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为老郑家买来了30只鸡苗,区委党校文明暖心志愿服务队成员龙中明与老郑结成对子,成为了老郑的知心朋友和脱贫“军师”,嘘寒问暖送衣添物。

  小康

  “国家的好政策、别人的帮扶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利用。”区委党校文明暖心志愿服务队成员龙中明的这句话,给了老郑很大的启发:有了政策资金帮扶,自己就不能等、靠、要。

  于是,利用每月240元的低保救助金,老郑买了50只鸭苗、3头小羊和100余尾鱼苗,让妻子和孙子在家喂养,自己则专心在基地打工。

  “秋收卖了部分苞谷(玉米)、稻谷和油菜,收入了3000多元;前段时间卖了15只鸡、30只鸭子和1头羊子,又收入了近4000多元;基地务工收入了7000多元;土地流转1800元;一年低保补助2880元,目前已经收入了近1.9万元的现钱。”虽已是古稀之年,但老郑的精气神不减当年,算了算今年的增收账,老郑脸上笑开了花。

  “老郑的脱贫在潼南不是个例。”潼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军介绍,在脱贫攻坚战中,潼南区还创造性地为部分无劳动能力、缺养殖条件的深度贫困户量身打造了“生猪托管代养”、土地折资入股分红的扶贫举措,让贫困户既有土地租金“坐地分钱”,又能参与合作社的保底分红,在基地务工挣钱学技术,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全心全意发展产业。

  通过近年来不断发展,潼南区已形成“镇镇有特色、村村有产业、持续能增收”的发展格局。2015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470元,是2001年1106元的9.5倍。

  “脱贫之后要致富,但致富之路还需不断奋进。”潼南区区长蹇泽西说,潼南还将加强农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努力让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内涵,充分挖掘增收致富潜力,早日实现“小康潼南”。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